您当前所在位置: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心理测量学要素分析

2012-12-20

测试的客观性往往与标准化密不可分,它涉及了测验编制、实施和解释的全过程。但测验客观性最重要方面是测验项目难度水平的确定必须客观,而难度确定的客观方法又不同于其他的由命题者评估测题难度的主观方法,而是通过试测并根据被试的答题情况而确定。这是测谎在心理测量学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因为测谎可以说是一种最具个体化特征的研究,针对不同的被试,虽然在测试程序上可以保持一致,甚至评分标准上都可以保持相同的标准,但在激发被试生理反应的提问方面却要具有鲜明的个体化,必须针对每个被试的特征设计不同的问题类型,而所测验项目的难度就是根据被试的反应来进行评估的。

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由于所设计的测试题目是以图片刺激的形式播放给被测人,需要被测人能够准确识记并做出按键反应,所以表面上看关于测试题目的难度测量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没有难度。但其实不然,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在激发被试生理反应的图片刺激选择上存在相当的难度,到底哪些图片可以适度地激发被试的生理反应,这对于测谎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在测试刺激编制完成之后,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取决于被试者的反应,也就是说要根据被试者的反应来评估测试刺激的成功与否。

因此说,根据被测人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来评估问题的难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测试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依据被试的反应来进行评判,从而导致测试难度的测量很难做到客观化。

四、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同一测验多次测量同一团体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由于测量的是被试所有行为样本中的一个,所选择的测验情景也只是所有可能的情景中的一种,因此测验误差的存在难以避免。

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同一测验对同一被试的测量一般只进行一次,最多两次,所以按照上文信度定义,是无法衡量其信度的,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被试者确实经历过我们所调查的事件,就会在大脑中留下有关的痕迹,当再一次看到与该事件有关的情节图片时,就会有相应的脑电反应。如果从来没有经历过此事件就不 会有相应的反应。因此我们对被测人一般只进行一次测试,如果进行多次,就可能使无辜者因为多次接触与犯罪情节有关的图片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从而在下次测试时表现出异常的脑电反应,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所以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上述的统计学信度对其并不适用。但并不是说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信度就无法检验,笔者在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相同检测者用相同方法对相同结果图谱2次评定是否一致来探讨其信度。结果发现前后结果的差异并不大。Barland和Raskin研究了多道心理测试中,相同检测者在隔了6个月之后,对相同结果图谱的重评,两次评定间的相关在0.80至0.92之间。这个结果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五、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一个测验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很显然,效度对一个心理测验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它回答了测验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测验的最终目的。

证明测验存在效度的资料需要经过多次研究来收集,效度证据通常来自三个方面:与内容有关的证据、与效标有关的证据和与构念有关的证据,而关于测谎的效度研究多从内容方面开展。

由于测谎并不是经典的心理测量,所以在其效度的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甚至Saxe等认为测谎、尤其是多道心理测试中的CQT缺乏结构效度,测谎所检测的并不是谎言本身,而是引出并测量恐惧和焦虑,但由于没有办法确定被试恐惧或焦虑的原因,所以测谎的效度不可能测量。虽然此观点过于偏激,但也指出了测谎效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不过测谎作为一项刑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有时对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是非常有必要研究测谎的效度,只有有效的测量方式才能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应用,否则就会逐渐萎缩。而为了研究测谎的效度就必须寻找合适的研究方法,分析对照标准并探讨影响效度的因素。

(一)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测谎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模拟研究和现场研究。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效度

1、模拟研究

在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模拟研究中,杨文俊等人利用被试者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和环境照片为刺激,P300的波幅和波面积为指标进行测谎,获得95~98%的阳性率,初步证明P300测谎的可行性。周亮等人设计模拟盗窃案件对20名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在结果判别方面应用Fisher判别方法,以P300潜伏期波幅和波面积为指标建立判别方程,将模拟组和对照组每个受试者的数据代入方程,正确判别率为100%。所以说通过模拟研究证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现场研究

当一项技术在模拟研究阶段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之后,就要转入现场研究,因为任何的刑事技术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工作。由于目前国内关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实验研究报告还鲜有见到,所以笔者通过自己在实践中已经开展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证明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在认定犯罪事实方面的准确性已经达到了95%以上,所以说在现场研究方面,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比对标准

Patrick等认为测谎效度研究中样本偏倚是一个潜在问题,事后的交待常作为说谎与否的标准,但这是一个缺乏独立性的标准。因为被测人事后的交待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他出于某种原因而做出来的虚假供述,所以这个比对标准并不具备唯一性。在这点上,事件相关电位测谎与多道心理测试是共同的,也就是说缺乏一个独立的、客观的对照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将对照标准改成最终的司法审判结果可能会更具客观性、独立性,因为就目前的司法体制而言,法院的最终宣判是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与否的唯一客观标准,在法院没有宣判之前,没有任何指标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就是实施犯罪的人,从而提高对照标准的唯一性和独立性。

(三)影响因素

测谎作为一项特殊的心理测试,其有效性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来说,各种影响因素在影响测谎效度方面所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是否要求被试完成某项任务。在引出P3的实验中,一般要求被试者执行某种任务,如对靶刺激作按键或计数反应,例如Polich J.曾经就任务效应对P3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务难度可影响P3波幅,难度大者P3波幅明显,反之P3波幅下降。所以在本研究中要求被试者做出按键反应,也就是“YES”或“NO”的按键,并在程序设定上将其每一次按键作为下一张图片播放的指令,目的在于让被测者对刺激的内容进行辨别,以引出较高的P3波幅。如果没有给被测者任务,也就是不需要按键的话,就会使P3的波幅降低,影响测试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评判。

2、靶与非靶刺激的出现概率

P3波幅与靶刺激出现概率有关,概率越低,P3波幅越大。ERP测谎时可以通过设定对照刺激克服概率影响因素。选定某一种非靶刺激为对照刺激,其出现概率与靶刺激相同。进一步研究发现P3波幅还受主观概率的影响,与被试者对某一未来事件的期待心理有关。测试过程中被测者分散注意力,对刺激“漠不关心”将使P3波幅下降,甚至会使测试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在进行测试过程中,碰到一个被测人,眼睛有意地不注意屏幕所播放的图片刺激,导致靶与非靶刺激产生的波形都没有叠加。

3、电生理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