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自我认同及自我认同危机刍议

2012-12-18

如上所述,自我认同涉及人的本体安全,是人的生存的内在需求。因而自我认同一经形成就会设定认识的规避原则以维护原有的自我认同。正是这一点却为自我认同的转型设定了困境的前源。自我认同危机通常表现为对自我身份不确定性的疑惑和焦虑,并且这种疑惑或焦虑已经影响到个体的正常生活。

自我认同危机是一种双向性危机。自我认同危机的发生具有双向性:一方面,自我认同危机是针对个体的自我感而产生和起作用的,是对主体性所形成的危机。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无法得到体现,却要在现实中以屈从的态度虚假的存在,外显与内隐处于矛盾之中。这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抑和扭曲,必然出现自我角色的混乱,形成“我一我”的矛盾。另一方面,自我认同危机是针对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而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是对社会性所形成的危机。个体的价值规范与他人、社会的价值规范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分裂,这必然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压迫,形成“我一他”的矛盾。也就是说,自我认同危机表现为个体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同都未必能得到彼此的认可。现代社会遽变,个体的认同、社会的认同没有规范性的价值标准,极易出现相互背离。而在彼此背离的驱动下,个体的自我身份感丧失、自我价值感衰落、自我归属感迷失,自我认同危机难以避免。

自我认同危机是一种断裂性危机。进入现代社会,是人类的一个大转折。现代社会超越了传统社会原有的运行机制,从社会到个人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固定界限也被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消失了,有序、层次、和谐的时空意识趋于消解,社会出现断裂。传统社会原有的认同模式和认同格局被打乱,价值观、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陷于混沌,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暴雨般的变化,连续性感受匮乏,即是说,时间经验断裂化,个体碎片化,过去、现在与将来似乎互不相干。在充满变迁的外部环境中,个体被外在冲击的事件所吞没、粉碎和倾覆,难免充满对其存在的可能风险的忧郁,出现对于自我的疑问,并最终被这种焦虑所淹没。

自我认同危机是一种过程性危机。这种过程性体现在自我认同危机可以向新的自我认同转化。危机即危险与机遇,意味着命运的分水岭,得当的危机处理将直接关系到命运的良性发展。当然,自我认同危机向自我认同的转化需要主体积极的努力与追求。这就要求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自我认同危机。面对自我认同危机,我们无须惊慌失措,但这又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听之任之或是束手无策。正因为它可以向新的自我认同转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缩短它的过程性以减少它所带来的对个体的伤害和对社会的损坏,抓住机遇促进其良性发展,引导其向自我认同状态转化。并且,正是它的过程性,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未来,使我们对其的调适充满了信心。

三、自我认同危机的成因:现代性的到来

如前文所指出的,人们对自我的关注与自我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存在着内在关联。现代性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不确定的现代生活方式,或者可以说,自我认同之所以被人们所提及就在于其自身已遭到损坏,这从语义学来看其实是一个悖论。具体来说,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主体意识的觉醒。从哲学史来看,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从近代开始的。虽然早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已经标志着人类把自我区别于外部自然界的个人来认识,但主体意识的普遍觉醒或主体性原则的真正确立则是以笛卡儿为开端的近代哲学来完成的。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通过普遍怀疑旗帜鲜明地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把哲学从关注外部世界转移到关注自我意识,为建立一种全新的哲学基础扫清了障碍。觉醒了的自我意识要求理解“我是谁”,于是产生了自我认同问题。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扩展.人们对自己特性的理解也成为角度不断拓展、视野日益扩大、内容逐渐丰富的过程,“这样也就出现了所谓多重认同问题:不仅人与人之间在自我认同上有差异.而且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自我也有不同的认同”。

社会存在方式的流动性。在传统社会,由于个体处于固定的、系统化的关系中,生活稳定而有序。而现代性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客观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过程.现代社会不断颠覆现有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人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前所未知的程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时空感消解了,因而现实感模糊了,甚至产生“现实倒置”。社会的变迁使个体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统一的、完整的、和谐的自我被多重的、断裂的、相互冲突的自我取代,无所适从的焦虑是现代社会人类状况的一个基本特征,自我认同危机成为现代人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

社会价值标准的碎片化。价值标准是存在方式的反映和内化。碎片化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瞬间性价值、个体化价值。在传统社会里,个体的自我成长都有固定规范的引导。而现代性过程不仅仅是人的存在方式的转变,更为根本的是人的发展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转变。“现代化的力量就像一把巨大的铁锤,元所顾及地砸向所有旧的社区机构——氏族、村庄、部落、地区……”使得原有的以血缘、姻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纽带被割断.情感化的交往也被代之以中立化的契约关系。人们原有的判断尺度和价值内涵被打乱,不再存在决定性的权威或终极权威,价值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即时性,从而形成碎片化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来,许多人产生强烈的心理不适感,与这种不适相伴随的就是风险、怀疑的产生。人们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失去了信仰的根基。不能确切知道自身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这实质上意味着自我认同危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