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2-12-18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生存在过高评价自我、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自负心理。表现为:职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过程中挑三拣四,对用人单位提不合理要求等。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失良机。

5.盲目心理

部分大学生因为盲目,没有目标,见别人忙于找工作,而自己不忙,心里不踏实,存在着浮躁、不安、无名的苦恼;还有些大学生存在盲目求高的心理,他们只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赏识接纳自己。由于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最终导致择业受阻。

6.急躁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种择业因素的困扰,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力,心情急躁,对各种信息常作出不加思考的反应,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分析和合理归因。

7.从众攀比心理

在择业的思维认识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无法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盲目随大流。这类学生往往不虑及自身的能力、专业和条件,只追求时髦职业,向往“黄金城市”,以至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择业良机。

有些大学毕业生往往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些方面比不上同学所选择的就业单位,就轻言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部分毕业生,见到别的同学被挑中,自己落选,就感到脸上不光彩,低人一等,心里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心灰意冷,滋生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鹜远的心态。

8.求稳心理

大学生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部分毕业生在认知方式上陷人非理性状态,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将其当作择业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以至于同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除上述之外,对毕业生择业影响较大的不良心理问题还有怯懦、孤傲、冷漠、问题行为、躯体化症状等,这些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毕业生择业过程及其结果。

三、择业心理指导的方法与思路

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不良择业心理,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原因,或因为缺乏自我意识、或由于缺乏有关的信息、或苦于缺乏自我决策能力或源自不同的职业价值观。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取不同形式的择业心理指导。

1.问题解决式择业心理指导

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特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理想职业、适合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澄清问题,协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决定。这种心理指导和方法可以迅速解决问题,适应于处理毕业生因缺乏政策或信息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对存在依赖心理和焦虑心理的学生,可具体帮助其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分析各地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会显现的就业态势及特点,着力消除其依赖和焦虑的心理。

2.能力培养式择业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