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特殊教育的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来实施,所以课程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特殊教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作为一门专门课程去安排,还要结合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互相渗透。
弱智学生由于听觉语言水平较低,学习语文就有很大困难,所以语文教育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突破学科中心的视野,充分考虑弱智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人而异,运用多种渠道,努力为他们创设语境,增强语感,要降低超始阶段的难度,词语先行,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鼓励他们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从简单的“笔谈”开始培养弱智学生学习书面语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活动课程是弱智学生活动的主要领域,他们可以在开放的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多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行动,适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像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兴趣小组,都蕴含着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交往能力、良好个性的教育功能,为弱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4 教会弱智生用脑卫生
人的心理不健康,不是脑力和体力用得多了,而是因为没有合理使用脑体器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过度的神经激活和化学物质的释放,会扰乱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过程,过多的消耗能量,容易加重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负担,甚至会引起一些身心疾病。
弱智学生由于听觉损伤,来自外界的声音干扰对他们很少,所以他们做事比较专注,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还有一些弱智生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可使积累成过度疲劳。一般认为,休息对机能状态的恢复必是先快后慢,休息的时间应按学习的顺序而逐渐增加,多次的短时间休息比一次长时间休息效果更好。积极、紧张、有节奏的学习和活动不仅不会损害身心健康,而且还能使正在成长的机体得到又充分又健康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弱智学生用脑卫生的常识,另一方面要帮助弱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负担,预防学习疲劳的发展,做到劳逸结合,有紧有松,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使特殊教育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符合弱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用脑卫生要求。
5 通过专门渠道。加强个别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