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家长、老师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孩子稍有不从,则反复唠叨,偶有过失则不断责备,平时过分地干涉孩子的言谈举止交往,没有很好地说服引导孩子,没有给孩子独立的活动空间,等等。孩子感到总有一双眼睛时时盯着他,让他事事处处不自在,从而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断积莆、沉淀,却找不到渲泄的渠道,便在情感上对家长老师的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缺乏耐心,没掌握好教育分寸。教育者要么三两语,孩子爱听不听,缺乏耐心和诚意;要么讲一堆大道理,引起孩予的反感;要么自身教育理论不足,无法以理服人。
教育者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宽容。教育者情感上的亲和力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对家长、老师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与其对孩子的影响力成正比。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行为往往是由于教育者缺乏亲和力,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因而没有在情感上得到青少年的认同和接纳教育者过于强调自己经验的正确性,忽视或否定青少年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教育者的观点有时尽管本质正确,但如果不与新时代新生活接轨,不与青少年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和探索相对应,那么青少年也难认同、接受。比如提到勤俭节约、吃:新耐劳,孩子们就觉得老套、过时,这是因为教学者总是从自己所处时代出发来教育孩子、教育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教育者总是希望或要求青少年按照自认为是正确的恰当的合理的方式去生活,去为人处世,否则就要走弯路,吃苦头,摔跟头;当孩子稍有异义,就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结果,孩子困反感而产生青少年逆反心理。
三、预防、纠正消极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对逆反心理的正确认识
“心理断乳”期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心理上的进步:(1)从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到要求独自主;(2)因逆反心理而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3)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
因此,父母和老师要重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正确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逆反心理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势利导,促其成才。
(二)对逆反行为的正确态度
1.理解、沟通是化解消极逆反的重要渠道
逆反心理的基础是对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常以代沟形式表现出米。作为教育者,理鳃、沟通是化解逆反的重要渠道。教育者必须蹲下身子、放下架子同孩予交流、沟通,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遇到分歧时,多反躬自省,将心比心,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2.尊重、信任是化解消极逆反的有利条件
青少年都渴望被尊重、被信任,但大多数家长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总认为孩子们不可能自觉学习,不可能照顾好自己,不可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事事叮嘱再三,时时忧心忡忡。其实,成人的经验永远代替不了青少年自己的实践,即使是青少年的一次失败的实践也比成人给他的几十句成功经验印象深刻。家长要充分信任他们,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他们的失败抱着宽容的态度,让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在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们才不至于因不甘心被人看扁而产生逆反心理。
3.鼓励、赏识是淡化消极逆反心理的最佳武器
教育者要善于从孩子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多用鼓励、赞美、赏识作为教育武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赞美是一颗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的是信心和力量,是奋进向上;赏识是一种兴奋剂,让孩子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多一次鼓励、赞美、赏识,就少一个消极逆反的孩子。
4.营造和睦、平等的人际关系是防止消极逆反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