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排除论析

2012-12-13

1.自我评价失调使大学生产生自卑感

不少大学生在中学时是学习上的尖子,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过很多荣誉,自觉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由于高等学府人才济济,部分学生失去了在学习上的明显优势,甚至出现补考、重修等情况。他们虽然也曾有过追求进步的愿望,但看到一些学生干部、学习尖子的上佳表现,而产生心理落差。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

进入高校后,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有些大学生很不适应。他们希望了解他人又不想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不易达成心理沟通,在同学中也不易找到知音,常常出现心里烦恼无人无处倾诉的情况。

3.体制转型时期的动荡使大学生产生压抑感

体制转型时期给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各种压力也出现在大学生面前。考研、出国、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的压力,出现新的心理矛盾,甚至产生沉重的压抑感。

4.经济负担的压力使大学生产生失衡感

随着高校改革,大学生必须面对交费上大学的现实。这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来说,往往为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煞费苦心。有的学生过分重视物质享受,使经济困难的学生自惭形秽。

5.成长中的矛盾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感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阶段。这一阶段中充满成熟和不成熟的矛盾。例如,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甚至常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成为别人羡慕、追求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但幻想毕竟成不了现实。

6.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大学生产生烦躁感

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在子女考大学之前不把子女性格塑造放在首位,望子成龙心切,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超过子女的实际承受力,造成一些大学生性格上出现了偏差。

7.情感问题使大学生产生困惑感

大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欲求,不少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步入爱情的殿堂。但由于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往往过于浪漫,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不少学生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理困惑。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