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及成因探研

2012-12-13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偏激固执,“老师越不让我做的我越做”,“家长越斥责我,我越不听”,总要反其道而行之。这里除了老师、家长在教育方法或者在教育内容上有不当的情况之外,从学生的思维方法上看,就在于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体现出爱钻“牛角尖”的毛病。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总是以偏概全。比如,见到社会上存在着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现象,他们就妄断:“世风日下”;看见一些腐败现象,因而就否定一切;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等等。

考察这种心理的根源,是因为这些学生不懂得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不明白现象在反映本质时,有的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有的则是歪曲的反映。因此,如果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某种假象所迷惑,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须知,任何事物的内在矛盾都具有两个方面,其中必有一个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它就是主要方面。为此,我们在认识事物和看待形势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其本质和主流。运用这个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事物,我们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会被社会上的非主流现象所迷惑。

五、攀比心理,争强好胜

争强好胜是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本身无可指责。但把它用在生活琐事的无谓攀比上,就会使途。例如,有的学生以穿名牌服装为荣,见到别人穿上“名牌”,自己就不顾家庭经济状况,无论如何也要买来;看到有的学生过生日上饭店,自己也不甘“落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比别人更高级的饭店办“寿辰”等等。然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欠佳,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攀比需要。于是,这些学生就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情况实在使人痛心。

如果将“攀比心理,争强好胜”用在学习、工作,用在为社会多做益事上,这是值得提倡的,也是受人尊敬的,但若将其用于单纯为个人的享受上,这就十分可悲了。他们之所以摆不正位置,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远大目标,不懂得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必须量力而行,决不能贪图享受、想人非非,盲目地、不切实际的与他人攀比。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很好地调整自我心态,把主要精力切切实实地放到学习上。

总之,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若干研究,寻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切实措施,使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心胸豁达,明辨是非,胜不骄,败不馁,保持稳定向上的心态,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不适,自觉地磨炼自己,战胜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这是我们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