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

2012-12-13

传统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分离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口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竟然感到不是上口语课,而是上听力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白看似传授知识的讲白,却更似一道分隔的界线,决定与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口语学习,心理障碍逐渐凸显。

“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Kafai and Resnik, 1996) 。因此,在口语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则应退位于辅导者,促使学生与其共同负起教学的责任,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一般来说,教师在课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而学生应允许讲75%"(马俊明,易尔山,曹瑞珍,1981)。这一点在口语课堂上尤为重要。一位好的口语教师就如同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挥演奏的人。若能创造出一种“真实,易于接近和理解”(葛玲芬,2004)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口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话,那么便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课堂交际的心理障碍”(王丽萍,2004),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实施小组教学

当班级被分为有三到五人组成的数个小组,而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这种教学形式称之为叫组活动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组活动的优势尤其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能克服口语教学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只有15.17%的学生喜欢在口语课上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而喜欢小组活动形式的占了84.83%!这是因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学生得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和实现自我。下图能充分说明小组活动教学在克服学生口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功效。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等值口头交际,虽然有一定积极性的回答,但总体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学生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害羞、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小组活动中,他们的交流对像不再是处于知识与能力优势的老师,而是与自己同样水准的同学,心态自然比较放松,英语也自然能“说”出口了。再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行为、思想观念、得失成败在小组中交替影响、相互激励。“紧张、害怕是语言学习的大敌,成功体验的杀手,也是主动交际的最大障碍”(王丽萍,2004)。从二表可以得知,小组活动使其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监控,心理得以放松解脱,不再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中,避免了学生可能“出丑”的尴尬。心情轻松了,自然说的出了,语言的准确率、流利度也自然会明显提高。

(三)注意纠错策略,适当利用“错误流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