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把“文化”引人了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解释,认为先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文化模型、语言、文化模式等,单方面决定了人的心理与行为。但我们联系着人的实践性本质来看,“语言等所具有的实践功能,即影响和改变人们行为的作用,并不是它本身具有的,并不是作为它的物质形式的某种声音或图形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将自己的实践力量赋予它的结果。或者说,不过是因为它以特定的方式外在地表达了人的实践力量,从而才使他具有了形式上的某种功能”再结合着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人所具有的实践力量无非是指人的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实践力量实质是指人的意识的存在与作用,并且这意识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存在的,它们同时也与人的心理相互构建、相互界定。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对于语言等文化形式、意识、实践活动及人的心理这几个存在的关系方面,缺乏互动性的思考,只强调了人的心理与行为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难以揭示人类意识与行为的本质。
纵观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及与文化有关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多是从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文化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途径等方面大做文章。至于文化为什么能决定或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根本原因方面,却没有较深的思考。我们知道,途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是也代替不了对问题根源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有很多,但问题的根源却只有一个。虽然近年来人们考虑到了文化对人内在假设方面的影响,并且认为它是文化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较深层次。但文化为什么能影响到人的内在假设呢?由于文化心理学单纯视心理为文化的投射,以上问题它没法给出一个答案。
三、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视心理为文化建构
上文提到:文化心理学虽然将“文化”这一因素引人了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解释,但它“视心理为文化的投射”这一核心观点,却只强调了人的心理与行为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人是历史性的、能动性的存在,心理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如此。应该说,人、心理与文化相互界定、相互建构、互为前提。在这一点上,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较文化心理学又前进了一步。而恰是这一点,为以后的诸多研究提供了思路。
(一)理论观点及相关研究
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将心理置于社会互动过程中,将其作为一种建构过程的结果加以解释,认为人的内在、外在世界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赋予人的心理及社会发展动态性和前进的张力;它以作为知识、理论、心理载体的“话语”为突破口,通过阐释语言的生成、本质及意义,深刻揭示知识、理论、心理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文化建构主义指出,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语言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它不是一种对现实的直接映射,而是一种主观涉人、社会涉入、文化涉人之后的“生成物”,也即语言是人对他所生存的客观自在世界的一种主观建构,而非“自在世界”的直接映射。“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建构主义不仅成功地将研究重心由外在物理世界导向了对外在世界的‘表征’及代表着这种‘表征’的话语,而且将这些‘表征’、话语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凸显了理论、知识作为对现实的‘一种解释’的或然性。
(二)对意识探究的影响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