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变量内涵的新发展

2012-12-12

许多研究者在应用TPB时考虑,如果在原有的TPB模型中加入一些变量,如人格,行为经验等等,能否进一步地提升TPB对研究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Ajzen认为.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通过影响行为信念进而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并最终间接地影响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

另外,一些研究者试图扩展TPB原有变量的内涵,以检验这种方式是否同样可以提升该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Bagozzi和Hagger等人曾提出,TPB的态度这一变量应该进一步区分评价性成分和情感性成分。Rivis和Sheeran等人也建议应该将主观规范这一变量分为示范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Ajzerl也在逐步发展TPB这一理论,并认为知觉行为控制包含两层含义: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0。尽管TPB原有的变量内涵被丰富了,并且在随后的一些研究(Harrison1995;Rivis2003)中,扩展后的变量在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解释和预测确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另外的一些研究(Paisley&Sparks1998)中并未有此发现。因此,是否应该扩展TPB中原有变量的内涵目前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综上所述,目标行为是否发生,可以由其意向和对目标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来解释和预测。意向又取决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当然,并非所有的行为意向最终都能转化成实际行为,TPB在解释人们的行为的同时,也能说明哪些因素促使人们改变最初的意向或阻碍他们付诸于行动,进而了解如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某些行为。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