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高中生考试焦虑及其防治

2012-12-12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导向,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开设心理辅导课,将学生心理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考试焦虑与考试密切相关,它常常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迅速消失,但由于对学生来说不能避免考试,因而应优先考虑在不影响正常学习情况下减压。考试压力是考生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老师和家长负有相当的责任。应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地的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2)端正动机,改变认知。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大多数考试焦虑患者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达不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学会放松。考试焦虑患者缺乏在特定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行为再造。使他们在紧张时能够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

4、自我教育的培养

由于心理品质教育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型的传授课,而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育,对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心理品质。

(二)学生方面

1、适合自己的成就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是常常让学生苦恼和矛盾的事。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对学习材料的意义(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言)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价值上给予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未知数,不要过多地考虑未来事件,而应该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