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2012-12-11

(1)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从个性测评、职业倾向测定、择业心理辅导、形象设计、社交礼仪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聘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就业指导兼职教师,不定期给学生进行就业技巧、企业用人要求等方面的辅导。

(2)推行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邀请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专家、心理专家就政策分析、职业规划、求职技巧、信息整合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设立就业论坛,在就业论坛上指导教师可集中解答学生的问题,另外,同学之间、高低年级之间、校内校外间也可通过论坛交流求职经验及感想,大大扩充信息源;组织各种测试,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职业倾向、优劣势等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要加强与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时采集、更新有效信息,科学分类、统计、分析,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并多渠道及时、快速发布就业信息,方便毕业生及时掌握信息,有效地拓宽毕业生就业之路。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1)教育领域方面。应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择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授有关择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大学生释放压力,并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定位,面临竞争时要自强自信、勇于迎接挑战。

(2)活动领域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知识传授,还要采取多元化活动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得到针对性的帮助,又可以在团体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还可以举办情景模拟和心理沙龙等活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外,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就业心理咨询和择业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建立就业基地,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企业的培训结合起来

学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特别是利用校友资源,以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学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来给大学生作相关方面的报告,举行一些专场招聘报告会,使单位和学校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