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朗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

2012-12-11

朗读是学生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的二次创作。学生们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言、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通过自悟、自读、自评,其个性得以充分的彰显。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们应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鼓励学生鲜明的个性表达,不拘小节,及时表扬,激发学生们的朗读热情,力求朗读形式多样化。应着眼于学生的心理视线,挖掘他们的独特体验、独特理解,轻点学生的思维,巧燃学生的情愫,妙接学生的想象。这样,朗读就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随着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朗读成了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又一个渠道。

4. 优化朗读氛围,培养积极心理

朗读的过程就是与作品的感情内涵产生共鸣的过程,它使人产生理性思考,改进处世态度,正视自己的问题,在朗读中找到答案从而化解各种忧思愁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图文并茂的看图朗读、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读、寓读于乐的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等,优化朗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朗读,让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展的同时获得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学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朗读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他们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朗读,让学生在对美的向往和爱的追求中获得了精神升华,从而多了一分乐观和自信。

5. 强化朗读体验,促进个体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望、承担的角色,并发展个性的过程。现代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等个性缺陷。这些个性缺陷不仅不利于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也不利于他们以后走向社会。英国文论家柯尔律治认为:“一本好书就是药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药粒,且药效持久。”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分角色朗读时我请最爱与小伙伴闹矛盾的小泽读小枣树的话。小泽读得很认真,也很投入。读完后我首先热情洋溢地肯定了他的朗读,之后又和他进行了一番对话:

师:小泽,你读得那么棒,肯定收获不小。你能把你的收获与我们分享吗?

小泽:老师,我在朗读时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棵小枣树,我喜欢那棵小枣树。

师:你已经走进了小枣树的内心世界,说明你很会读书。你觉得小枣树怎么样?

小泽:小枣树不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师:说得真好,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你也能做个不斤斤计较、宽宏大量的好学生,对吗?

小泽(有点难为情了,但回答相当肯定):对!

朗读让小泽感到快乐,又让他体验了小枣树的宽容、大气。在朗读体验中,学生正确理解了自我的人格特质,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促进个体行为与社会期望达成一致。

6. 深化朗读,感悟塑造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