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青少年是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危害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和家长重点培育的对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当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背负着学校和家庭的期望。青少年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一旦经历挫折,极易产生消极情绪。
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应该引起多方关注。过去较多见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现已呈现迅速年轻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将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死和致残的五大原因之一。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更令人担忧。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等方面。焦虑、恐惧、忧郁等发生在成人身上的心理问题也经常在孩子们身上出现,很多孩子甚至有自杀倾向。
二、负性事件下消极情绪能量积聚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 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情绪是伴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效率。显然,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关注。
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下,学校仍然把智育放在首位,学生的情感教育被忽视。2008年3月上海某区对4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自上学以来对教师上课开展微笑教学的初步印象是: 6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微笑教学的比例不大。据2006年2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72%的被调查初中生表示,教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视角来看,一些校长把教师看成是工厂生产或加工产品的“工人”。在管理教师时,喜欢采用行政方法,而忽视教师的情感,这使得教师很反感。众所周知,行政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制性,缺少人性。管理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学校是教育的场所,而不是军队,更何况管理的对象是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且是受过教育的人,不宜采用外在强制手段。
可见,作为管理者或教育者,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记住,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的人。任何忽视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本质上都是对教育规律的践踏,是对教育科学知识存在偏见或无知的表现。为此,我们在任何管理或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把人放到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到人的情感这一生理属性,从而关注管理或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以提高管理和教育的工作效率。
3. 为营造健康的情绪环境,家庭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减压的情绪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