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2-12-1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即知识和情感,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一个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可见,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灵动。在课前如果看到学生有些疲惫或者困倦时,我会和他们进行一些互动游戏。比如做做手指操或者相互之间拍打背部,进行放松。既缓解疲劳又增进友谊,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带着一种新奇和兴奋的情绪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讲、练、议的有机结合,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此情境中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在课堂中主动和别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享有自由表达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话题的权利。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内在动力,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堂进行中也经常会给学生穿插一些心理学的小故事、小测验。调节气氛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课堂中有欢笑、有思考、有惊讶、有猜想、有感悟、有体会……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三、顺应规律 有效发展

教师要实现教学上的有效性,就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尤其是他们的认知特点,以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身高和体重发展都将减缓,并逐渐趋向稳定。身体的结构和机能己达到成人水平,在认识能力的发展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开始有意识地根据学习要求探究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对于某些现象、观点的批判性有所加强,不再盲从于教材、教师、家长给出的现成的解释和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参与、去猜想、去大胆质疑……“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你还有没有别的思考?”这些话语会经常出现在笔者的课堂中。而这也正是有效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理念,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也使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更全面、更客观。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也更主动、更自觉,自尊心显得更为敏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可能表现出的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过激的言行,我们做教师的要以一种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的情感氛围,承认并赞赏他们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中师生间是完全接纳的,自己可以畅所欲言,而不用担心答不出问题时的难堪和答错问题时受到责备。总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四、运用方法 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