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2012-12-10

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中不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特点、专业等,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盲目寻求热门职业,如将自己的就业区域定位于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将自己的就业单位定位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企业,将自己的起点固着于高薪高职,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等等。持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是攀比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盲目向别人对比看齐。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源于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特别是忽略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一种盲从的状态。其结果不是难以找到自己适宜的单位,任适合自己的单位悄然流失。

1.5 偏执和挫折心理

大学生追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风气感到气愤,这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学生表现为对公平的过分偏执,将自己求职中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以致给自己的整个求职过程都笼罩上了心理阴影。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伸缩性、适应性,偏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择业标准,只要是与专业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问津,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最终丧失就业机会。

2.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就业率

2.1 建立自信,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敢于竞争,首先要有竞争意识。当今的世界已成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可以说,竞争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人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制度的改革,必须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时刻准备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要让大学生明白,不能被动地等待就业岗位,要学会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就明确指出:“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勇于走创业之路[3]。敢于竞争,就要从实际出发,敢于竞争,要靠真才实学,敢于竞争,就要准备经受挫折。要知难而上,知难而进,要敢想、敢说、敢干,要相信自己。只要在实践中大胆去干,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2 坚定信心,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生要想在择业中顺利应聘进而成功就业,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成为“博而有所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既不依赖,又不盲从,帮助自己提高认知。敢于面向社会,勇于实践,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的经验更丰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公关协调能力等。其次,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和职业目标,更有利于自己选择工作、适应新环境,从而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知识面和超强的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

2.3 面对现实,树立正确择业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职业的选择不仅是谋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手段[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中重要的课题,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开拓自己的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做好角色转变,树立全新的职业发展观念。大学生应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既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也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推进,结构的调整,人才市场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大城市、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有限,而私企、边远山区、广大农村人才奇缺。面对有限的岗位,大学生应勇敢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社会,不能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要不断调整自我的期望值,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只盯着国家机关、高薪企业不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转变就业思路,处理好理想与实际的关系。基层单位或偏远地区尽管苦一些、累一些、条件差一些,但能为大学生成才和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与充分的机会,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催人奋进,促人成才。所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谁最先觉悟到这一点,最先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自觉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创业,谁就能更早更快地成长起来。

2.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必须首先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度过一生才有意义”的问题。目前,年轻人的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大学生应该注意对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教育,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把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过程中,要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生活意义,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5]。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敢做敢为的一代青年,要有开拓自己事业的信心与勇气、吃苦耐劳精神、自奋自强毅力和开拓提高人生价值的坚强决心。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还需要几代人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因此,大学生树立为祖国发展贡献智慧和青春的观点,明确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不在于向社会索取,而在于对人民奉献的伟大真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