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谦虚研究

2012-12-10

国内外学者对谦虚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学者比较一致地赞同源自《辞海》的解释,谦虚即虚心,不自满。但国外学者在谦虚概念的界定上却存在着多种意见分歧。如茱莉娅·德里弗(Julia Driver)认为,“谦虚就是低估自我价值”。欧文·弗拉纳根(Owen Flanagan)说,“谦虚的人能精确地感知自身的成就及价值,但却不高估它们”。而有学者指出,“谦虚就是要充分尊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对何为谦虚持有不同的看法。概念的界定是相关研究得以进行的基础,因此明确及整合谦虚概念将有利于后续研究的进行,这也成为谦虚研究的首要任务。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谦虚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开发出了一些测量谦虚的工具,包括自陈式问卷及开放式测量等,其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是惠茨通(Whetstone,1992)等的谦虚反应量表(MRS)。多数开放式测量是根据谦虚行为的出现及道德判断来衡量谦虚水平的。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然而我国学者对谦虚的研究更多地在于探索古籍及文化中所存在的谦虚现象,强调谦虚的价值及意义,而对谦虚测量工具的开发关注更少。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能促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会偏向于与该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特性,这于学术研究的测量工具亦相同。基于此,谦虚量表的本土化,或开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谦虚量表,将是今后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于谦虚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样本局限性。查阅以往有关谦虚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不管是本土化研究,还是跨文化研究,其样本的选取均较单一。国内的研究对象多为低龄儿童,很少涉及更为广泛的年龄阶层(如中学生、大学生等),这就使得相关研究更加狭隘。因此,在以后的谦虚研究中,应注重吸取更为广泛的、更具代表性的被试,这将有助于形成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而跨文化的研究中,大多数是以加拿大人和日本人为被试的。中国是最典型的东方国家之一,是集体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以中国人为被试来进行跨文化研究是一种较好的尝试,或许将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这也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纵观研究文献,关于谦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者们也对古今中外的谦虚概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索,也研究了谦虚行为的产生机制等。然而,对谦虚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得甚少。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人格特征之一的谦虚,若将它与多种不同的因素(如自尊、幸福感等)进行相关研究,相信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