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情绪教育及其策略探析

2012-12-10

一个情绪成熟的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有害的冲动,对于无害甚至有益的冲动则不必过分抑制。情绪教育还应该鼓励儿童青少年正当的娱乐、运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要推行情绪教育必须要了解情绪是人格或性格的重要部分,与全面发展的其他部分有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情绪教育应被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与体育、智育、德育同时存在。

中国人从传统上来说比较偏重情绪的控制,一般来说中国人比较拘谨和内向。但在今天社会变迁的时代,由于传统礼教束缚突然松懈,社会道德标准变化以及日益多元性,人们为了满足一时冲动的情绪发泄,无节制、甚至不惜犯罪的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情绪教育非常必要。

第一,在我国传统的偏重智育的升学主义影响下,好成绩就是好学生,严重扭曲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很多人从小只会读书,会考试,不知道为人处事之道,更不知道如何处理感情和人际关系,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一旦失败便会走向极端。

第二,社会秩序与价值观的混淆。由于社会变迁快速,原有的社会秩序崩解,社会道德沦落,自私与暴力不断腐蚀着人心。人格、情感、道德失去了约束力。这种社会现实的存在不鼓励青少年克制冲动,他们最容易成为道德实践上的弱者。再加上整个社会功利价值观的误导,青少年学生盲目攀比、追逐虚荣,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第三,新新人类的迷失。有人把新新人类比做草莓族,意思说外表鲜艳,实际上酸酸的不好吃。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几乎无视他人的存在;有创意但不务实,爱表现自己但不关心社会;赶潮流但不按常理出牌,追求刺激但不负责任。这一代新新人类的迷惘和狭隘意识,亟待结合理性与感情的教育。

第四,家庭教育功能偏差。有人说现在青少年的问题是植根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问题青少年大多出自残缺的家庭,他们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人格发展不健全。有些从孩提时代起心中即压抑了很多不满与怨恨,形成偏激与报复的心理。另外,父母的管教方式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困惑与人格冲突,专制式管教易造成孩子的怯弱、说谎、信心不足;溺爱式的管教则造成孩子的自恃、逢迎与缺乏独立能力。

第五,整个社会盛行及时享乐心态。社会越来越速食化,有人称之为“麦当劳化”,年轻男女没有耐心培养感情,由相知、相爱到结婚,试婚与同居的流行使青年人失去了对他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与珍惜感情;学生在学校不问耕耘只记收获,复印笔记、抄袭作业、投机取巧,以追求分数为最高目标。如此下去,青少年一代不知勤奋为何物,更不知吃苦与付出。

四、中小学校情绪教育策略

一个人的情绪虽是与生俱来的,但情绪行为却受到后天环境或事件的影响而时时改变,社会文化对于情绪表现也有若干规范,所以一个成年人的情绪特征是情绪“社会化”的产物。然而情绪的社会性规范并非所有都是符合心理卫生的,例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便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很多男人因此而压抑并积累了不愉快的情绪,拖延及掩盖了确实存在或想像中的问题。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情绪困扰是很常见的,帮助学生顺利、圆满及正确地解决并度过难关,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会了解、管理和利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