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Strath Haven 积极心理学必修课
积极心理学必修课是第一个以实验为根据的青少年积极心理课程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必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优秀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增加学生对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希望提高学生韧性、积极情感与对自身目标和意义的认识。
1. 研究过程
在美国教育部280万美元的资助下,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学校积极心理课程的随机控制的评价。实验随机分配347名9年级的学生到语言艺术班,其中包括积极心理学课程组(积极心理学干预组)和无积极心理学课程组(可控组)。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实验前要完成标准的问卷调查,实验完成后,还要接受两年的随访。问卷评估学生的社会技能、行为问题和在校的快乐感,此外,还要检查学生的等级。课程总计大约20~25次课,每次80分钟,授课于9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课涉及优秀品质的讨论(或者其他积极心理学概念和技能),还涉及课堂的活动,这是可以鼓励学生在个人生活中应用概念和技能的实践家庭作业,以及以后进行反思。
2.研究结果
积极心理课程增加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感和充实感,使他们投入学习,享受校园生活并取得成就。教师反映,研究实验改善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如好奇心,对学习的热爱,创造力)。这些研究结果是非常可信的,因为进行评价的教师,他们本人并不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授课,也不知道学生参加的是实验组还是空白对照组。非常重要的是,增加寻找幸福感的技能并不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互抵触,而是在促进传统教育。
通过将PRP与积极心理学必修课结合起来,或是更加严密的干预,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由于这是对积极心理课程的首次研究,因此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对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学生效果的普遍性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三、积极教育的培训
基于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幸福教育应该开展,并且可以在学校开展。宾西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一直在培训美国和英国的教师掌握这些技能。培训重点放在实验教师如何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专业上应用传授他们的技能,通过举出实例和细节化的课程教实验教师如何传授给孩子这些技能。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的练习和应用,使准则和技能得到认识上的强化。培训后,培训人员全年驻扎,同时邀请许多访问学者,每个人待上一周或更久,在积极心理学专业上指导实验教师。
这种培训尚处于早期阶段,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传授积极教育、嵌入积极教育和生活积极教育。
1.传授积极教育
课程通常被设置成独立内容,被称为“独立课程”。独立课程传授积极心理的元素:如优秀品质、韧性、感恩之心、力量、生活意义、投入[1]、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
优秀品质课程。第一堂课,参加VIA特长问卷[2]标志性优秀品质测试前,学生要写下他们处于最佳状态时的故事。当学生得到他们的VIA结果时,学生们对照着他们的优秀品质,重新读以前的故事。几乎每个学生在他们的故事中都发现自己两个以上的优秀品质,大部分甚至发现3个。优秀品质课程还可包括采访家庭成员以发现优秀品质的“家族史”,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能力来战胜挑战,开发不在个人优秀品质前五名的能力。最后一堂课,学生们共同推选他们认为是各个优秀品质典范的校园领袖(学生或者老师)。这个共同认可和开发能力的过程,使老师和学生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来讨论他们的生活。
积极情绪课程。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学会如何品味美好记忆,如何克服消极偏见,如何对给予者感恩。在祝福日记中,学生晚上可以回想白天的美景。
韧性课程。首先,学生学习ABC模型(Ellis,1962):逆境影响随后感觉的信念会怎样,然后学生们学习如何通过更加灵活、更加精确地思考怎样放慢这个ABC过程。最后,学生们学习“实时韧性”(Reivich&Shatte,2003),以处理经常面对的“盛怒”逆境。
ABC模型(Ellis,1962)是指: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Ellis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Ellis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常常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2.嵌入积极教育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