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情况调研

2012-12-07

(1)观念问题

在部分干部和教师中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不就是做思想工作吗,谁都可以进行;有人认为小学生哪儿来那么多事,过一会儿就好了。而实际上,小学生确实有许多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障碍,遇到矛盾,产生困惑。此时,咨询工作者应以爱心和真诚,以亲切问询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帮助他们。首先,咨询者要能倾听,弄清问题所在,有时要巧妙设问,引导求询者把问题说清楚。心理工作者千万不要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教训别人,而要用语恰当,有所创建,给予求询者科学、独到、恰当、耐心的服务,并提供几个方案供其选择,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的学校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但资金、人员、时间各方面投入不够。

(2)政策问题

目前,按照新的人事编制制度,中小学校的编制人数根据学校的学生数和教学班数而定,具体教师岗位编制完全由学校自主安排,因此不存在“心理教师没有编制”的问题,学校心理教师有没有专门的编制完全在于学校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决心和重视程度。由于小学规模相对较小,而学校虽小,功能齐全,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学校总体的编制非常紧张,因此小学教师身兼数职,小学心理教师往往都是兼职,重心往往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尽可能调整学校总体编制;另一方面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大规模的学校可以安排专职教师,较小规模的学校安排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也不能身兼数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或者有很大的随意性,至少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同时,也不存在心理教师不能评职称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有心理教师系列。学校中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走心理教师系列参评职称。问题是,教师职称评定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时量,而如果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上课课时”概念,心理教师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参评心理教师系列的职称就不占有优势。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应合理将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折合成相应的课时,使心理教师的工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

(3)人员素质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不等于无所不能。如果教育者只想改变对方的观念,证明自己的观念更成熟、更正确,这样就没有对话的可能,这样的交流不能算是对话,而是抗衡、辩难。所谓对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宣传自己的教义,不强求对方改变自己的信仰,不通过对话达到宣教的目的。对话主要是了解,同时自我反思,了解对方,也重新反思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有没有局限性。对话的结果应该是互相参照,不仅是互相参照,而且是互相学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话才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平等互惠。对话的最后应该是“庆幸多样”。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有的人咨询了一两次,没有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其实,心理疏导与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求询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决心和恒心,是难以成功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辅导教师不是无所不能,不是救世主,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教师,希望教师开出一剂灵丹妙药,服后立即见效,只会造成消极被动的局面,推卸责任,终究于事无补。

北京市的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培训的机会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小学心理教师都是兼职,不具备咨询服务资格,咨询行为不规范,也很难专业。

(4)效率问题

在部分小学心理咨询室,学生很难主动去寻求帮助,有的咨询室名不符实,主要还不是地方不好,或名字不对,而是教师的资格成问题。咨询时间(上级要求一天10小时)很难保证。对咨询室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偏差,有追求建设专业性、治疗性咨询室的倾向。如采购了一些不符合教师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设施。

建设中功能划分过于求全,势必会造成难以长期坚持与充分发挥作用,而造成使用不充分的设施浪费。学生咨询档案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缺乏统一标准。

另外,区县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推进不平衡,城区和郊区相差很大。在一个区或县内的小学相差也可能很大。这有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也和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有关。

三、具体建议

1.完善政策、建立管理机制

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校干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在重要会议上应强调,并制定有关文件,加强宣传,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政府需要转变角色,从教育培训的主要提供者转化为一个更为广泛和更具有包容性体系的促进者和监管者。

完善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与兼职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和各项待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系列。为高校的心理学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完善的政策保障。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

学校领导者要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培训。要挑选出色的教师担任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除心理健康教师外,学校要对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以规范教学行为。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

3.积极稳妥,场地要提高效率

学校在心理咨询室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性,把咨询室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实施过程。心理咨询室除本身固有的功能外,还要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队伍的培训场所。

小学如果只有一间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建议不称为“心理咨询室”,可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按照此方向建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

咨询室建设应依据本校的不同性质而定。在环境的布置、测试和统计软件的选取及团体辅导器械等方面的选取上,高中校、初中校和小学校应有所区分。心理咨询室不应仅限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还应对所有的学生、家长开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咨询室建设要依据本校的现有经济状况而定。校领导要努力争取多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经济支持,力争使咨询室设备的配置达到齐全。虽然目前各种学科及地方课时的安排已经把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主管部门仍然要想办法给学生安排心理咨询的时间。

4.面向社会,加强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