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给学习障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以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优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造成学习情感障碍的主要因素。另外,教师对待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动机虽好,但教育方式选择不当,对学生要求过严过急,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处理问题主观武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制造了障碍。
3.学生的认知因素
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偏深偏难,知识链上脱节太多,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表现为不会学、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只能向它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伸延,不可超越。旧的知识没有巩固,就不能学好新知识。同时,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获取知识能培养能力;反过来,有了能力也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使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
4.学生的心理作用
学习情感的投入是学好功课的动力。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凭个人的爱憎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还有的学生对某些教师有成见,不愿学习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情感能否投入,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比如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文章很优美,也不能打动他。可有些学生由于教师引导有方,尽管数学证明很枯燥烦人,却能学得津津有味,觉得妙趣横生。也有事实表明,学生如果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成绩往往会急骤下降,结果教师越批评,他越不愿学,形成恶性循环。
5.学习适应性因素的影响
许多有学习情感障碍的学生没有学习热情,缺少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学习计划,即使有也不能很好地坚持。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表现为不会“读书”,不会“听”课,不会“考试”。在学习品质方面则表现为独立性差,意志力薄弱,在学习上缺乏“韧”的精神,面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及自信心。
二、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表现
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特征如下:对学习淡漠,没有学习的需求,长期处于悲观失落状态;学习的兴趣、热情容易受本人情绪制约,不稳定;对学习及教师有对立情绪;课堂上注意力低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在学习中存在自卑、厌倦或恐惧心理;对考试过分焦虑或期望值很低等。
1.消极厌倦
学生对学习及学习相关的事情表现出憎恶、厌烦的心理状态。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无计划、无目的,依赖心理严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做作业,上课反应迟钝,学习意志不坚定。这种消极厌倦情绪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对抗情绪。
2.缺乏自信
自信心是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有自信并勇于实践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调查显示,在英语学习中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基础不如其他同学”,49%的学生认为“当众出错太难堪”“拿不准时还是不说为好”,还有17%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无能为力,干脆自暴自弃。所以作为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学会、学懂,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使他们有学习成功的感觉,重新树立自信,降低因缺乏自信引起的情感障碍。
3.焦虑
焦虑是指学习者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一些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情况下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焦虑在许多方面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导致担忧和自我怀疑,使学生害怕学习。焦虑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最终导致学习困难。常见的焦虑表现为:害怕受到伤害、不敢竞争,对提问或考试产生恐惧,对课堂活动冷漠,拒绝师生交流等。
三、小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