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12-12-07

1.对象的全体性和个别性

整个活动模式的设计和过程都是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面对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和特殊发展,既不能使个别差异消失在全体之中,也不能只注重个别而放弃全体。它要求教师要有“同感性的理解”、“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等一般操作原则,设身处地以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积极引导他们互相倾听,分享和思考不同的意见。

2.学生的主体性

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形式的活动性

“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于活动中,并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学生在活动中,能不断接收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他要考虑如何作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伴随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自主意识将提高,使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

4.过程的体验性

“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过程体验,模式优化了活动过程,以学生情感的激发、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总之,对于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师应由没有教学模式进入到有教学模式;由掌握运用现成的教学模式到走出模式,取得教学上的自由;最终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