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职院校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探讨

2012-12-06

参加体育运动,人与人需要大量的交流,可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为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五)体育教学能提高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体育教学和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快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健康和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形成适宜的生活习惯。通过研究表明,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防御。作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的体育治疗手段,在团体辅导中较为常用。因此,学校体育可以利用运动的不同强度和速度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关注的几点问题

(一)重视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利用多种体育项目开展教学。

(二)依照职业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改革教材教法,加入心理方面的素材,对课程标准中心理内容的一些细节环节要认真对待。

(三)对于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在教学中认真对待。要善于利用教材和体育设备,对男女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区别教学,尤其要考虑到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一般来说,教材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过分追求心理教育的效果而教学,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心理正常地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