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

2012-12-06

激励之所以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原因在于人的“需要”。人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人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需要,又都是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就会形成一种促使人自身发展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是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对外部对象的要求,是人行动的内在动因。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相应会产生各种需要,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合理需要,理解学生的动态,引导他们为完成需要而努力奋斗,激励学生迸发出不竭的动力和创新力。从心理学上来讲,激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支持和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从而获得自信,增添成功的砝码。

(四)创设具体情境,化堵为疏法

所谓情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精选或创设的蕴涵着、体现着教育者意图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教育情境。创设情境是一种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的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化堵为疏,积极应对,而非单独防御。大学生的好奇心重、年轻气盛、敢闯敢干的特点是令人羡慕的,同时由于不成熟也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可以事先创设情境,虚拟可能出现的状况,测试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加以指导,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讲求教育艺术、方法,提高引导水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规划,更需要关注辅导员工作情感要素的实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辅导员要首先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人性化的情感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