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试析

2012-12-04

第一,利用活动课、选修课、班团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开设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之中。

关于非网络形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选择教育

选择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价值选择和网络选择 。价值选择,即通过价值引导,教会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网络本身不过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然而它所负载的内容却往往包含很强的价值性,需要青少年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端正上网动机。网络选择,就是通过教育,帮助青少年学会适时地走进网络和走出网络:一方面,我们应该使青少年学会做网络的主人,适时走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对人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使青少年能适时走出网络,认识到它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如果沉迷于网络,就必然会导致自我迷失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

2.注重情感教育

“网络一代”在伦理上有时表现得冷漠无情、不懂关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关爱和温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沉重的学业负担使他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情感教育,使青少年学会自我调控情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3.培养健全人格

迄今为止,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者具有某种特殊的人格倾向,中度到重度的抑郁水平与网络成瘾者存在关联。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征: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此外,研究者还认为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使用互联网的原因。因此,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是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提倡自我教育

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力只是辅助力量,根本动力来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因此,在对上网学生进行辅导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及时掌握有关的网络心理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觉自己心理上存在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立即停止上网并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5.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应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拓宽视野,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心理和自豪感。目前,网上的主要信息有95%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1%。在当前,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抵御学生盲目信奉外来文化的有力武器。

(二)利用网络的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文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

1.建立并完善网站,开发心理教育软件

做好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才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件非常少,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为此,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制作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针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疏导,传播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心理知识,使网络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以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打着心理科学旗号的网上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给学生网民带来了不负责任的心理误导。另外,虽然登陆互联网能检索查询到的我国心理健康网站有几千个,但是这些网站兼顾性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思就是谁能吸引住学生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优势。易言之,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立网站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发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建设引人入胜的网站吸引青少年学生,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文化氛围。

2.开辟多种网络工作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力来影响学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如建立网络心理教室,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随时收集学生的难言之隐,请心理教师在网上答疑,使有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开通师生单独交流的渠道,如“心里话聊天室”、“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上心理辅导;还可以借鉴其他形式的网络活动来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网络沙龙、网络论坛以及网上征文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总之,应该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