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玛蒂尔德“虚荣”的心理学解读

2012-12-04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系统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最高层次。一般来说,人最期望的是被社会承认自身的才能和价值。“被社会承认”这种需求心理,就是希望受他人尊敬、称赞,从中获得心理满足。玛德尔德意识到自己正当青春并且拥有惊人的美,而“妇女们本来没有阶级,没有门第之分,她们的美,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她希望自己的美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希望借助自己的美去获取荣耀。所以,教育部长的一纸请柬对于没有高贵出身地位和充裕的经济实力来实现她的梦想的玛德尔德来说,便是一种机遇,也是她唯一的一次能够显示自我价值的机会,她理所当然地要抓住这一机会。

她做新裙袍借项链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动人,也就是极自然并合乎情理的,更何况现实生活中借衣物首饰赴宴赴会的事并不鲜见。对玛德尔德借项链的举动,我们也就无可厚非。她在晚会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她的作为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在男子们目光的观照中得到了认可,从而可以说,她的作为人的意义与价值,在他人目光的观照中得到了承认”;同时也说明了出身低微的妇女,她们的自身价值难以得到表现,假如她们也有钱有地位,绝不比贵妇人逊色。虽然厄运伴随着成功到来,但她并没有为她的那场风流懊悔。当她独坐窗前的时候,“于是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上。那个舞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和那样快活。”因为,在她人生的道路上,毕竟也曾有过潇洒走一回的辉煌,她为了荣耀的一瞬,付出了十年的青春,这诚然可叹;可是,如果她不去参加舞会,恐怕连这一点荣耀的回忆都没有。

玛德尔德不安于现状,渴望改变现状,结果反而把自己推向了更贫困的深渊,过起了比原来更不如的生活。她的这一悲剧性的遭遇,是特定社会的必然结果:不安于社会安排给她命运的诚实的人,是无法摆脱社会安排给她的命运的;她要摆脱社会安排给她的命运,就只有去适应这个社会,真正变成虚荣的人。玛德尔德的追求虽然搀和着虚荣,但瑕不掩瑜,她并没有彻头彻尾地使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她保持了上流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具有的品质。对比我们的现实生活,那些为了实现自我而不择手段的缺乏诚信的人还少吗?恰恰因为大有人在,整个社会才发出对诚信渴望的呼声。

四、玛蒂尔德拥有人性的本真

玛德尔德从本质上来说是诚实的。在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她有屈有怨,但没有邪念。我们不应当忽视这样一些细节:她挺美,虽然不十分情愿,但毕竟还是与一个小科员结了婚;当接到教育部长的请柬时她并没有欣喜若狂,自卑与自尊使她头脑相当冷静,“她用一种坚强的忍耐心镇住了自己的痛苦,擦着自己那副润湿了的脸蛋儿,一面用一道宁静的声音回答:‘没有甚么。不过我没有衣裳,所以我不能够去赴这个晚会。你倘若有一个同事,他的妻子能够比我打扮得好些的,你就把这份请帖送给他’”;当丈夫问她做一套像样的以后遇着机会还可以再穿的很简单的衣服要花多少钱时,她思索了好几秒才量入为出地提出了一个让节俭的丈夫能够接受的数目;她没有一点儿插的挂的首饰,第二次产生了不去赴晚会的念头;面对女友琳琅满目的首饰,她仅仅借了一件。她是理智的,现实的,自尊的,她那“世上最教人受委屈的就是在许多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细节,不是玛德尔德虚荣心的展示,而是一个贫家漂亮女子交织着渴望与失望,自卑与自尊,怨恨贫困又不愿受人白眼,心理极难平衡的委屈与痛苦的流露,透出了她本质上的纯洁与诚实。

玛德尔德是虚荣浮华社会里不可多得的女性。在她身上,有着熠熠闪光的东西。从借项链到丢失项链,从赔偿项链到还清债务,整整十年里,她从来没想过也从未怀疑过女友借给她的那串项链是假的。可见玛德尔德不但不是一个满心虚荣,华而不实的人,而且是一个非常老实,十分真诚的人。特别是她发现项链丢失并且已无法找回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和丈夫立即决定赔偿项链。除了倾其所有,拿出全部积蓄外,又四处借债,三天内弄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寻遍全城硬是把一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买来赔给了女友。她和丈夫在做这一决定时,没有任何一点私心杂念,更没想到任何欺骗手段,而且,在把货真价实的项链赔给女友时,因为迟还了几天和项链不是女友原来的还忐忑不安地生怕引起女友的不快。玛德尔德是一个多么诚实、可靠,相信别人也相信自己的女子呵!她辞退了女佣;住屋顶底下的一间阁楼,过起了比先前还不如的生活,“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和“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都自己干自己包。在十年里,她克勤克俭,即使遍尝艰辛,也“一直勇气十足地横下一条心,必须还清这笔骇人的债。她一定要还清。”这种诚实的要强使我们看到的玛德尔德不仅本质上诚实,而且具有正视现实,正视困难的勇气,具有吃苦耐劳的忍耐力,具有敢做敢当的自主和自尊精神。如果她真是一个一味追求虚荣,十分庸俗,甚至不择手段去追求奢华生活的人,那么,她在厄运临头之时,完全可以利用在上流社会刚刚取得的巨大成功和认识那么多达官贵人并已对他们产生了极大诱惑力的机会,去巴结,去钻营,去千金卖笑,从而使自己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果她真的那样做,不要说十年,很可能一个晚上就可以赚到那条真钻石项链。可是,玛德尔德没有那样做。她宁可负债累累,苦苦度日,却没有选择卖身还债的道路,甚至连丢失项链的事也不曾向任何人诉说。她默默地承担重负,退佣人,住阁楼,干粗活,提篮买菜,讨价还价,里里外外,一手操持,这能解释为虚荣心和对虚荣心的惩罚吗?当然不能。这决不是虚荣心,这是她的自尊心,是她宁折勿弯性格的表现,是她穷人不穷志的人格体现。当她自己诚实的劳动,以十年的青春为代价还清巨额债务时,她如释重负,“自豪地,发自本心地快乐!”如果把这些当作虚荣心,或者作为对虚荣心的惩罚,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为了虚荣而出卖肉体甚至灵魂的那是大有人在。

五、结论

在虚华的金钱世界里,是什么都可以当作商品的。正因此,虚荣也往往成为导致堕落的温床。我们可以将玛德尔德和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珠宝》中的朗丹太太作一个对比。朗丹太太的社会地位、身份和漂亮的容颜跟玛德尔德一样,但两个人的选择却迥然不同。朗丹太太背着丈夫在外卖身卖笑,得到了无数的真首饰,但却以真作假,对丈夫说是廉价买来的假货,丈夫信其所言也一直认为是假珠宝。直到妻子死后,他拿“假”珠宝去出卖才吃惊地发现全是真货,他因为妻子的这份“遗产”而成了大富翁。而玛德尔德抱着渴望荣华的幻想在上流社会转了一夜,她没有出卖自己,她诚实、自尊、自主、自强,但却遭到了厄运。朗丹太太和玛德尔德,一个以真作假,一个以真还假,结局大相径庭。朗丹太太出卖美貌、灵魂和肉体,得到了真首饰而求得了荣华;而玛德尔德没有利用自己的漂亮迷人及其已取得的效果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以倔强和自尊偿还了借债,失去了青春与丰韵,十年后以一个强健粗硬的妇人形象出现在年轻貌美如初的女友伏来士洁太太面前,目瞪口呆地听女友平静地说:“唉!可怜的玛德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人造金钢钻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这是多么无情的现实!这是虚华的社会对现实的嘲弄!虚假成风的社会总是让人难辨真假,它使真诚老实的人受作弄,作伪者无所顾忌作弄人,而生活在虚华社会中的妇女,她们的命运自然不是堕落便是没落。对玛德尔德遭到的厄运,我们的心灵不能不为之震颤,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到不平,不能不为她的诚实、她的自尊自强倾注深深的同情,同时,也不能不对作弄诚实人的虚华社会产生怀疑和失望。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擅长于通过资本主义城市生活风习的描写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罪恶和道德堕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总根源。围绕这一主题,它独创了一系列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没落的贵族、浑身铜臭的暴发户、冒险家……以及与这些形象相对立的“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描写,向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控诉,对它进行批判。《项链》就是通过以假冒真,以真还假,假作弄真写了玛德尔德的悲剧。玛德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艰辛,就是一条假项链在暗暗起着决定作用。假项链在作品中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和暗示,“它象征了那五光十色的舞会,那煌赫浮华的上流社会,那重名轻实、虚有其表的十九世纪法国巴黎资产阶级社会的花花世界。”假项链作为资产阶级虚荣浮华世界及其社会风尚的象征,就这样摆布着、主宰着一个有渴望而又诚实的漂亮女子的命运。可以说,玛德尔德的悲剧是超越现实追求的失落和诚实的不幸,而总根子则在于金钱世界的虚荣与堕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