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和谐社会视野下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

2012-12-04

1.打破体制性障碍,切实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现状

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家长的地位低下和收入微薄,而这些主要是由导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造成的。所以户籍制度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根源。因此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消除“户籍墙”,使农民工真正能融入城市,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让城市农民工子女也感受到自己是城市未来的主人,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我们还应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探索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有效途径。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另一个根源,主要来自其在受教育中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对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执行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可成立专门机构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定期检查,并将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爱教育情况与当地领导的政绩评定挂钩。当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国家还应改革当前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的办学渠道,真正使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

2.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优化家教心理氛围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于家长来说,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恰当的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虽然流动人口家庭收入普遍较低,但是父母还是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浓浓亲情。为克服不良的教养方式,可通过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来优化家教的心理氛围。通过家校合保管,可以让没时间照顾子女的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主要的是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组织并指导他们学习家庭心理教育辅导的方法。

3.改善学校教育,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城市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改善当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不良状况,对于促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应消除偏见,为城市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可创设良好、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一方面,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拉近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城市农民工子女在温暖的集体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就农民工子女学校而言,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力上,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办学宗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不应将学校看作农民工子女的收容所,而应尽量为他们提供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要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尽职尽责,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以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4.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

首先,应利用大众传媒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农民工及其子女。应大力宣传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先进典型,使全社会都了解他们,认可他们,尊重和关心他们,满足他们正常的心理需要。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环境。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实行免费技术培训,使农民工可以掌握一门在城市谋生的技术,这样可以逐渐使农民工由苦力工变为技术工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收入,为孩子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提供经济保障。再次,社会相关部门还可鼓励和组织农民工子女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价值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得到实现,提高他们的自信,打破他们的封闭心理,排除他们的孤独感,释放他们的激情和活力。总之,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涉及面广,因此需要强化政府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多层次,多渠道地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