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心理应激与应对策略

2012-12-03

在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要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和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促进教师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点,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3.激励的管理

新课程改革既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学校管理者要借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唤起教师适度的工作危机感。同时,通过制定高质量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学校发展计划来不断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社会的支持

1.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借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促进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工作。同时,也只有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到课改工作中来。

2.建构新时期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专业提高是三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首先,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积极建构现代教师培训机制,保证教师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其次,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实现观念与心理的适应,而且要求教师尽快进入新角色,成为新课程的改革者和促进者。所以,应从教师的角色期待、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与发展三个阶段着手构建教师的培训机制,以达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目的。

3.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将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课程的创造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意义上的交往者,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不应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而应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同时,教育决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新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时,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思想负担,使之更积极地投身于改革之中。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