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冲击已远远超过了新课程本身,教师遭遇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新的心理应激。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引起教师心理应激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教师心理应激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心理应激;应对策略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条件下,必须迅速地、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地采取决定的时刻,容易出现应激状态。应激的产生是由特定的事件引起的,通常把这些能引起应激的刺激称之为应激源(stressor)。应激源主要来自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面对应激源,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活变化,并伴随某种情绪反应。因应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或造成生理机能的失调。如果非常强烈或持久出现这种消极情绪会引起人的心理机能或生理机能的病变,同时还会引起躯体的一系列变化。而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存在的诸多中介因素,如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特征、过去已有的应激经验、应对能力、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的质和量等,均可以在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强烈地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新课程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带来了许多新的压力,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冲击已远远超过了新课程本身,面对这种全方位的革新和变化,一些中小学一线教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做出积极的回应,从而引发了不适应的心态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因此,探讨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心理应激的根本原因,寻求最佳应对策略,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师的身心健康都显得非常重要。
一、新课改中教师心理应激产生的原因
教师是一种工作负荷繁重、身心高度紧张的职业。据英国心理学家 Fontana and Abouseriel 199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有72%以上的中小学教师体验到中度的应激,另有23%的人有严重的应激感。我国学者许金更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职业满意感和认同感很低。课程改革是一场挑战、一场变革,这场挑战和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也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部分教师的心理应激状态,使他们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以下简要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中引起教师心理应激的几种原因。
(一)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最直接的心理应激源
长期传统的教学和社会文化赋予我国教师相对稳定的角色形象以及角色权利。“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范围形成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角色功能。在传统的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在教学中处于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要求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关系,强调教师由教学活动的权威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营造、维持和完善学习过程中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去,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要求教师由储存某些特定知识的“硬盘”,转向帮助和支持的“猫”(意指鼠标)。这种转变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实质上的变革以及教师地位的变迁。对教师而言,意味着由教学中的主角、从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调整为与学生尊卑差距较小的对等关系,很多教师担心随着角色绝对地位的下降,会导致教师权威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心理学理论将角色转换称为危机,角色转换有一个重新认知自我与认知环境的过程。当原有的角色要被新的角色取代时,教师首先要能认识到这种角色的变化,要将原已熟悉的角色行为转换为新的角色行为,这时,“危机”的色彩就会较为浓厚,应激心理随之而生,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他人,重新认识环境,应对各种应激,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二)新课改中特殊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心理应激
新课程改革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由个体劳动者向教育合作者转变,养成和培养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教育活动。即通过教师间“协同合作”与“民主参与”以及与决策人员、行政主管等教育相关人员的合作,针对教师的经验进行描述、辨证对话、反省与批判,从而探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的工作实质上是一种牵涉到个人的、个体之间的、有组织的、外在环境上下贯通、左右穿插、前后衔接的各种错综复杂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工作,如果不能有效地、恰到好处地把各种因素加以综合凝聚,教师的工作将会受阻,自然而然会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因而,教师的工作方式要转变为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甚至与专家、教育管理者及一些社会人士的合作,以扩大沟通交流,增强教育的凝聚力,达到理解、协同的行动策略,提高教育行动的有效性。
(三)新课改中教师对课程的研究性与创造性也是导致心理应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