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12-03

当今高校中辅导员的定位既不属于教师也不属于行政人员中,其尴尬的地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目前我国没有关于辅导员系列的职称评审,许多辅导员只能在工作了几年后转教师岗或行政岗,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缺乏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空间和土壤,对个人前途及发展较为迷茫。

2 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2.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压力是压力元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要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辅导员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学校和个人层面综合各种措施减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辅导员本身而言要加强心理保健意识,改变重视生理疾病忽视心理疾病的意识倾向,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保健。落实到具体层面上,首先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追求。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要善于利用新的工作形式和载体开拓思路,锐意进取,从创新中体会工作的乐趣,利用各种假期缓解自己工作中的压力。最后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调节好情绪。

2.2 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再发展

辅导员工作具有周期性和所带学生的流动性,因此,对于思想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针对不同年级和和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时刻了解学生的新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教育和管理工作。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种财富,但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这也是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造成心理压力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辅导员进行各项业务上的培训和提高,帮助其适应学生的特点,为辅导员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其未来发展设计多种选择,解决后顾之忧,更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工作。

2.3 稳定辅导员队伍,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针对辅导员心理不稳定因素导致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出台一些有利政策,保证辅导员的工作发展。比如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学习参观等途径,鼓励和帮助辅导员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业务技能,使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不断完善、激励、保障、交流、考评、任期等一系列环节建设,建立保障辅导员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制度,增加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2.4 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却几乎没有专门面向教师的心理协助机构。辅导员其实是教师中最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的一个群体,一方面工作的压力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还要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能医却不能自医”往往是很多辅导员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尴尬。学院拥有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应针对辅导员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才能让这一群体更健康稳定地发展,更好地进行教育服务管理工作。

2.5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尊重辅导员的合理需求,为其创造更加人文和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