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没有统一的教材,只能是学校自己编制校本教材。对于高中阶段的心理课,因为群体处于青年初期,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实施课堂教学。
1.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
心理课的主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应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为了选择好主题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或晴雨表的情况来收集主题,了解当前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主题要明确,课堂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避免一节课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或者选择的主题太大,或者主题涉及学生的隐私而难以讨论。
2.精心安排各环节的活动
心理课的活动要注重“感受”和“体验”,活动不在多而在精,过多的活动留给高中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少,也就难以让学生有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因此,活动要遵循适量、全员参与的原则。同时,活动要符合内容逻辑,各环节活动的设计不应是平行并列、无逻辑的摆设,而应是逐层递进、有序的安排。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主题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对加强体验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此外,活动还要具有启发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有所悟。
3.提供平等的发言机会
心理课要树立人人平等、全体参与的理念,不仅是人格平等,还要机会平等。不论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贫富、座位前后等,教师都应给予同等机会。如果教师只注意几个活跃分子,其他学生肯定会越来越远离课堂,尤其是内向、自卑、孤僻、忧郁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其说出内心的声音,并多鼓励、肯定、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同时,对学生发言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与点拨,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
4.加强课堂管理
心理课的课堂秩序与纪律是心理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抵不住学生高涨的情绪;一方面需要心理教师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又要压得住阵场。这种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充斥着心理教师的心灵。因此,心理课上,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该让学生活跃时,要让其全身心投入;该安静时,要让学生回得过神来。对于这种需要热闹与平静交替的场面,心理教师可以采用综艺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需要课堂安静时做个手势来示意,避免对学生大吼大叫,撕破喉咙。对于上课说话或走动或吃东西的学生,在给予其尊重的前提下,要及时警告,或者直接提问他们,让其回到课堂。这样,课堂会变得井然有序。
5.引导讨论方向
心理课上的讨论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可能会很随意、漫无目的地谈天说地,课堂很可能成为闲聊的场所。因此,教师要注重讨论的针对性、引导性与实效性。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下台走动,监督学生讨论的内容与效果,并适时加以指导与总结,让学生对所学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讨论时,教师需要提高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
6.注重长期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其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而心理课堂只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心理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只停留于课堂,还需要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去训练与磨练,不断去感受与体验。为了建立心理课的长效机制,心理教师可以针对主题,布置相关作业,比如:写写感想或心情,自己对某件事的想法与做法,在生活中进行某个训练并进行记录,等等,以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检查、自我监控的能力。引导学生向外无限拓展,向内不断审视自己,以达到内外不断融合。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