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前者是一般审美活动中的想象,这种想象没有完全脱离眼前的知觉对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想象活动中,应考虑学生具备亲身感受知觉中的想象经验。可围绕着美丽的自然事物或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品来展开,当学生的心理功能都被激活起来去拥抱自然或感受艺术品时,当他们的心境、情感、痛苦、欢乐与自然或艺术情境相吻合时,他们的想象活动便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发挥作用。教师可选择类似《丰盛的午餐》、《我的卧室》、《明天的家乡》等题材作为想象活动的内容。
而创造性想象,则是在脱离眼前的知觉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依赖于大量的感知、重复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不过,在创造性想象中,只要眼前有刺激物,便会起到一种触发作用。如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并创作美术作品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例如:以郭沫若的诗歌《骆驼》为创作题材。
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暴风雨来时,旅行者,紧紧依靠着你,度过了艰难。高贵的赠名呵,生命和信念,忘不了的温暖。
春风吹醒了绿洲,贝拉树垂着干果,到处是草茵和醴泉。优美的梦,像粉蝶翩跹,看到无边的漠地,化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
骆驼,你星际的火箭,
你,有生命的导弹!你给了旅行者以天样的大胆。你请导引着向前,永远,永远!
作者通过赞颂骆驼,抒发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感情,并向人们展示出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无限美好的未来境地。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节选诗歌的片段进行想象画创作。在想象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一方面,根据想象的两种类型,提供多样化的题材,让学生有自由选择表现内容的空间,创设一种让学生愿意表述与沟通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现来移情,要注意学生作品中隐蔽的细节或不被人关注的情绪,对于作品中出现的无助感与担忧,教师要细心观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方法和措施;而对未来憧憬和希望的表现,则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抒发情感,表达明媚的境界,以达到调控学生心理的作用。
三、在情感活动中慰勉学生的心理
构成审美心理要素的第三项内容是情感。美术教学的特质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并纯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康宁、和谐的发展。美术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艺术美的形式陶冶人的情感,使日常的生活情感升华为精神的审美情感。感情封闭是遭受心灵创伤学生心理的一个特点,美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这一心理反应,通过情感活动来开启学生闭塞的心扉,以达到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的目的。
人的情感表现分为两种:一是情感的自然表现,二是情感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自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美术方面是运用艺术语言将内在的生活感受与人交流。面对受过心灵重创的学生群体,学校可在校园里设立“绘画墙”,让学生通过这一渠道随时、自由地将自己内部的躁动、不安“流泻”出来。情感发泄是身体自卫机制的组成部分,内在情感一旦集聚,身体便感到某种紧张、抑郁、伤痛,只有寻找到合适的渠道流泻出来,身体才能感到轻松。因此,校园创设“绘画墙”能将学生自己的内在情感完全释放出来。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语言的掌握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美术兴趣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有时候某些主观情感并不容易找到想要表现的形象去与它对应。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美术语言的运用与情感表露的关系,使学生懂得选择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组成形象。在抽象的形象中,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例如:“那转折突然和生硬的线条总是与某种愤怒的感情相对应,方向向上或向前的线条总是与某种积极、紧张、进步和活跃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方向向后或向下的线条总是与某种消沉、低落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只要学生充分认识艺术语言的特点,协调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使情感的自然表现变得更为顺手和自由一些。
下一篇: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