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中心理活动课中“调侃现象”影响因素探析

2012-11-30

这里的班级氛围指的是班级学生之间的相处状况,比如一些班级,学生之间相处融洽,集体荣誉感强,热爱所在班级,学习氛围良好,这样的班级属于团体凝聚力较强的班级,这时在心理课上的调侃现象会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彼此信赖,都愿意将内心的想法告诉同学,或者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想法,此时的班级环境是和谐温馨的。上课环境让人感到安全,学生们的真诚容不得“好事者”拿来做调侃的材料。

而在另一些班级,团体凝聚力比较弱,学生们都不愿意发言,只有一些平时好表现的学生起来喧哗一阵,大家大笑一阵,欢笑着就过去了。不仅没有把真实的想法在真诚的环境中展现出来,而且还将一些有倾诉欲望的学生的感想给抹杀了。

这需要心理教师对班级氛围进行提前了解,或者深刻感受这个班级属于什么样的心理氛围,然后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有技巧地引导学生分享体验。

(二)辅导教师

1.人格特质

在一些心理教研活动中,我发现其他心理教师的课堂上并没有如此多的调侃现象,或者说,不同的心理教师上课,学生的表现会不同。正如有些心理辅导员指出的那样,“心理教师很多令人信赖的人格特质,如真诚、尊重、同情心、热情、人性化,这些特质在不安全的环境里往往是学生敢于调侃的原因”。因为本人性格属于开放、胆大、热情、活泼型,对学生也万分真诚,在心理课上与学生交心,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如交头接耳)都尽量宽容,也经常热情地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较尊重,不说重话,尽量给予肯定,学生与我几乎没有距离,课上课下都比较亲密。

基于以上事实,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也敢和我开玩笑,丝毫不为自己“越轨”的行为而有所觉悟,觉得和我用调侃的语气,非常有意思,极其有趣。这些都成为学生在心理课上调侃的催化剂。

2.上课风格

在我最初的心理课的风格设定里,觉得心理课应该是轻松、愉悦、有趣且饱含深意的活动课。所以在心理课中,我尽量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有趣现象或者流行、网络语言以及当下最流行、最热门的事件。例如,有学生在我的再三暗示下还在继续讲话,我会对他们说“不要得寸进公里”来警告他们不要太过分。又如,在上自我意识辅导课,提到气质时,我用了兔斯基的漫画“流氓也是一种气质”。用学生的话来形容我的上课语言风格,即“心理老师非常幽默,很搞笑,很时尚,说的话很多都很经典”。

虽然这种称之为“幽默”的上课风格很大程度上让我的心理课充满活力,趣味性高,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另一方面,也滋长了调侃之风,很多学生跟着我说些流行的话,觉得这些语言精练、有趣、经典,说出来很有“气派”,甚至有些“骂人不带脏字”。

(三)心理课的设计

心理课的设计包含辅导思路、辅导主题、辅导目标、辅导过程、辅导后续、辅导反馈等很多方面,其中辅导主题直接影响调侃现象的出现,而辅导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调侃现象,采取不同的辅导活动形式,调侃现象也会有变化。

1.辅导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