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试析

2012-11-29

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力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学会调适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地塑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形象。要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大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为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调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作为基础,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知识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传统文化里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思想,能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应当针对高校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特征, 强化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够为健全高校学生人格提供坚实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点,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扩展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使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的情况,从眼高手低到妄自菲薄;还有压抑、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使很多学生困于自己内心世界的狭小范围中;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思想使得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缺乏正确合理的认知。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独立决策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还能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肯定和否定的情绪体验中适应不良情绪的影响,在体验中完成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社会实践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客观分析别人的评价,同时进行自身的社会比较,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将其并人心理建设的自我完善中。

(三)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