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2012-11-29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本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对合肥市的288名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经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后,结果表明:初一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在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没有差异,但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

一、问题阐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原因。由于形成学习动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首要阶段或预备阶段,学习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学习动机这一学习的心理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对学生付出怎样的努力以追求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决定学习的方向、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

部分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学习活动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小学生在目前的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体验,目前在学校中出现的学生厌学和辍学等现象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鲍聪在师生关系研究述评中指出: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宋凤宁、苏良亿等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学师生关系与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显著相关。师生关系越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越好,学习能力越强。李彩娜、邹泓等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刘万伦、沃建中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学业成就。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描述性解释阶段,真正进行实质性分析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合肥市某中学初中生作为被试,并进一步从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被试292名,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其中初一年级9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111人。

2.测量工具

《学习动机问卷》:《学习动机问卷》是由台湾学者余安邦编制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内部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外部动机)混合而成,共13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条目2、13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动机越强。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34和0.7618 。

《师生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共18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即师生间学习关系、师生间情感关系、师生间地位关系。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66、0.881、0.882,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来测试师生关系。

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首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初一年级的学生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的得分最高,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减。

经过LSD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差异。

2.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