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2-11-28

(1)新生适应问题。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摆脱依赖,独立走向社会的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些学生表现出适应不良,比如有的由于生活能力差,造成的生活适应困难;有的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学方法和思维方法而对大学教学方式不适应;有的是挫折承受能力弱,缺乏相应的心理防卫机制。大部份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进而怀念起

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在中学时站在山顶“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心中忧郁、焦虑。

(2)人际交往问题。面谈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这是大一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汇集成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心胸狭窄的学生不快。有一部分大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4]。另外,我们还发现,新生的人际交往的困惑主要体现为对交往技巧、交往原则、交往心理品质的迷惘与困惑。

(3)自我意识模糊。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比如,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切实际,没有认清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看待自己和朋友的关系时,过高或过低。其表现有:自我评价过低,容易导致自卑,自弃,自杀等情况出现。如一些同学因自己缺乏某方面的特长所产生的自卑心理;还有因自己的身材长相不如人而苦恼,或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弃心理。另一种情况是对自身评价过高,认识片面,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过高的评价自己,结果导致自负、自傲,甚至孤傲不群,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四、教育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