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

2012-11-27

4.社会因素。一是就业市场体制不健全、用人程序不完善,导致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受到就业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比如,部分省市人事局要求所有事业单位人员必须通过人事局组织的事业单位的准入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事业单位自行设限,限制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参加竞聘,人为剥脱了就业的机会,学生在校无论如何努力,能力素质多高,由于贴上了地方师范院校的标签,就失去了就业竞争的机会。这种就业歧视,让学生非常迷惑,由于高考的不如意,大学的努力都无法挽回,导致学生就业心理困惑,这种困惑进一步传递给低年级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就业市场上的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严重干扰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一些大学生心态失衡。

三、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一是树立成才意识,增加就业能力。能力不足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当自身知识全面,实践应用能力强,才能增强就业中的自信心;二是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解的职业价值观,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地方师范院校也有优秀的大学生,要充满自信,同时也要有危机意识,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三是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就业心理承受力,大学生要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力,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2.减轻家庭在学生就业中的不当引导。对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较多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地区,家庭对于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要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首先家长要降低对学生就业期望值,让学生有较宽松的心理成长环境;其次家长不要过多对学生的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进行限制或施加影响,增加学生就业面,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

3.加大地方师范院校改革力度,促进学生就业。一是地方师范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降低师范专业的比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师范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高中基础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就业中不致落后于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太多;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较清楚的认识,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让学生对大学几年的学习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教育,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应有不同的指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集体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与辅导,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4.社会履行应有的责任,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公平就业。一是国家要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以政策为导向,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就业,减少学生就业中的区域选择;二是要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三是要治理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治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中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关系的个别现象,在社会中形成唯才是举、用人唯贤的公正环境。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不应过多地人为设限,更不要戴有色眼镜,应该让各层次大学生都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大学生形成好好学习,努力发展,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有好的就业的良好氛围,减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