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阳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实践

2012-11-27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短的几年中学学习中,既要教给他们掌握的知识,又要传授一种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既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又做一个有涵养的快乐健康生活的人,这或许可以从阳光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始

关键词:阳光数学,学生心理,教学实践

连续多年的“学生最满意老师”和学校认可的教学成果,特别是上学年度两个班的双百分百满意率,反倒让我在兴奋之余多了一些冷静思考: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才是最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数学课堂?每当我静下心来追寻这些问题时,一个鲜明而特别的教学模式总是跳跃在我的脑海之中,那就是———阳光数学课堂,一种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的数学课堂。

我一直坚持认为,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阵地,而且是情感体验的场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相对枯燥刻板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我们更应注重情感教育,突出学科特殊性,还学生一个灿烂温馨的阳光课堂。

“阳光数学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追求人文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充实的人,有学习质量的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实施阳光数学课堂中关注学生心理需要作如下探讨和交流。

一、“知”与“未知”———给予学生情绪安全感的需要只有学生有了足够的情绪安全感,积极阳光的课堂环境才有可能建立,学生也才能自信地迎接和应对学习的挑战。课堂中学生的安全感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老师,二是学生自己。一个自信的老师可以提升全班级所有学生的自信,是班级自信中的脊梁。当然,老师必须对所教学科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深刻理解(甚至对邻近学科也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在学生面前显示出“脊梁的自信”。当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孤独地航行时,乘上这艘稳健可靠且技术设备全面的渡轮,是多么的幸福。他们知道,这艘渡轮会带他们安全地驶向成功的彼岸。所以老师要充分准备好课上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一节准备不充分的课,打击的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和自尊,对学生的自信心伤害更大。当学生在感知教师“知”的前提下,他们才有自信和勇气用自己的“所知”来建构面对的“未知”。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假装“未知”,那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例如,我曾在“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这节课的变式教学中,故意将例题“若函数f(x)=x3+3x2+a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变换成“若函数f(x)=x3+3x2+a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在探讨过程中兴奋地发现老师变换错了,应该是“求a的值”而非“求a的取值范围”。当我打算再次装傻提出“若函数f(x)=x3+3x2+a与x轴有三个交点,求a的值。”时,同学们几乎没经过思考就更正了我的错误。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达到了传递知识,而且让同学们体验了美妙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新知识,是自己合作的伙伴,在情绪上产生安全感,甚至感觉到一种挑战“权威”的超越感,进而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愉悦的互动———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阳光的数学课堂需要和谐愉悦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自我实现。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里会引起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

和谐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问答、师生板演等,还应是平等意义上的相互交流,比如学生评价学生,甚至学生评价教师(比如上文所说的老师故意出错让学生点评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评价)。我常在一节课的数学建构之后让学生自编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题目给同桌或老师思考解答,这是一种“换位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尽管部分学生会模仿课本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但即便是模仿,也是一种能力,甚至模仿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创造。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