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机制与对策

2012-11-20

这种心理行为疾病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青少年总体来看,与处在青少年期的个体普遍的心理矛盾和心理特点有关,即上述的心理原因;二是从患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个体来看,与单个个体的个性特点有关,如内向、敏感、缺乏社会交往、兴趣单一等;三是从外部因素来看,与缺乏网络使用方面的教育引导有关。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青少年中迅速普及,与之有关的问题也随即出现,而教育工件者却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并找到一种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对网络成瘾症进行矫正的有效方法。针对上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心理机制,为避免它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确定网络成瘾症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

如上所述,网络成瘾症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点有一定关系。根据凯伯利·杨(KimberlyS.Young,1998)的研究,易患网络成瘾症的个体心理行为特点为:抑郁、焦虑、喜怒无常、自制力不强,或正在戒断其它不良嗜好。许多患者都有过药品、烟、酒、食物成瘾的经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有着“成瘾人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已有的报告,当前我国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症的“高危人群”应为:年龄在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之间,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有条件经常接触网络,且个性较内向、敏感,自制能力较差的个体。

从身份上看,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学生和中学生为主。但这只是根据国外有关资料与我国实际情况所作的一般性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的调查结果,在这方面,还需要有关研究者做进一步的努力。

2.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互联网,消除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

避免网络成瘾症的有效方式绝不是简单禁止和隔离,那样不仅效果不佳,更不能发挥互联网作为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的作用,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正确的措施不仅不是简单禁止,而且还是更进一步的普及和了解。因为普及网络的使用和有关知识,能使青少年消除对网络的神秘感,了解互联网作为工具的实质,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机率就会大大减少。据说在上世纪电话刚开始普及的时候,曾经有过热衷于打电话的“电话交谈成瘾症”,而在电话已高度普及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绝无仅有。这说明,网络成瘾症的出现与网络的普及程度、个体对网络的了解有关。网络越普及,越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就越能以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它。当前在多数大学中已普及互联网使用的情况下,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也已逐步开始建设校园网,并对师生进行网络知识和使用方法的教育培训,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管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3.丰富积极健康、适合青少年的互联网页内容,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

首先,从当前互联网上的与青少年生活有关的中文综合类网站看,存在着数量少、内容贫乏、为提高点击率而一味迎合猎奇心理等问题,在形式上,多数仅是传统媒体的简单的移植和翻板,交互性不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另一类针对青少年的网站为学习网站,则多数是课堂教学内容、习题、试题等在网页上的简单再现,沦为“互联网上的应试教育”。而且以上两类网站多数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或青少年研究机构所创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性不强甚至导向错误的问题。实际上,建设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并不需要十分复杂的技术,也不需要天文数字般的投人,教育管理部门或有关研究机构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已有的资源,多创办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的青少年网站,这不但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