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法、试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几种不同项目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项目不同可以提高不同的心理健康因子,提高的幅度也有所不同,总体都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项目 大学生 心理 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显示,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约有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一些研究资料还显示,大学生中因为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数的30%左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意识到,能够有效地寻找到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量研究文献表明,适宜的运动是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变化的基础,有助于情绪的改善,有益于积极心态的形成。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属于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既有应对心理压力的良好作用。综合现有文献,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心理的调查和分析上,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研究也比较丰富,但对于大学生这个处在校园、已为成人、心理相对成熟、处于青春期末期的人群的心理的研究结果还是不多,还很缺乏深入地进行体育锻炼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尤其缺乏采用体育锻炼不同项目的干预措施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着手于体育锻炼,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实验干预研究,找出适合大学生整体适合怎样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路子来进行心理教育,以及针对不同心理类别的大学生应进行不同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进行研究,进一步推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水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进而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几组不同体育项目的学生进行实验对比,评价实验前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进行各心理因子比较,得到实验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差异。验证参加这些体育项目的锻炼分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状况,以求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2.研究对象
在浙江工业大学随机抽取男100名女100名共200名大学生,其中随即各分25男,25女共50名大学生为一个小组,分为四组。在研究前用方差齐性检验,每组样本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被试实验前各心理因子的方差齐性检验呈现一致性,较为均衡的四组样本。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篮球组、体舞组、乒乓组、游泳组。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文探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评价实验前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变化。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包含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等。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采用五级评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等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9个症状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以分值的高低判断心理健康水平。当心理因子≥2时,表明有轻度心理问题,当心理因子得分≥3时,表明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得分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
(2)运动干预实验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