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增大了择业的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而就业总需求则增大缓慢。2002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145万,比2001年多30万,而全国用人需求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03年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3年增加67万人,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到2005年,我国的应届大学生将达到330多万人,加上民办高校,全部人数将达到5OO万左右,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无疑将使已经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失衡,甚至畸形发展,使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
2、部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着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止2002年3月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
3.如把农村进城的劳动力也包括在内,则实际隐性失业率达15%。大学毕业生除个别社会缺专业外,大多数的学生也不得不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挑战。这正如国情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就象一朵挥不去的乌云压在高校的上空。今年10月,我市一县中在我院选聘一位中文系2000级应届毕业生,就有150多名学生递上推荐表,可见就业形势的紧张,学生感到恐慌。
(三)学校原因
1、学校教学的某些缺陷。当前我国大学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心理障碍与很多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择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关人士对全国l1所本科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3.9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与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太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科知识陈旧,影响他们的择业。”
2、择业心理指导工作滞后。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烈,信息量大.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解决毕业生心理适应问题更显得迫切。但是,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择业心理咨询工作中还很不够,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三、调适对策
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造成个人就业的困难,这种非理性情绪的不断散,不但雹害自己,也危害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心理手段加以调适。
(一)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走出校门或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大学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适
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三)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择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学校不但要深化教学改革,更新狭隘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学校应设专门的择业指导机构,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工作要深入到各年级中去,掌握好各年级辅导的侧重点。一年级应侧重择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二年级侧重自我认知与基本能力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和塑造自己,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三年级侧重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社会职业和需求,拓宽知识面,发展各方面能力,择业的自主性和择业决策的能力;四年级重点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掌握面试求职的具体技巧,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这几个阶段有机结合,互相衔接,提高大学生的择业能力。
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