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教学模式:可尝试运用“身体、心理测试_+建立档案呻分类教学_+再测试分析再分类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法为:体育课开课之初,体育老师要组织对选修体育课的新生进行身体、心理摸底,身体、心理摸底可采用一组小技能测试、书面答题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小技能设置主要测试学生是否存在恐惧症、焦虑症等体育实作方面心理障碍;书面答题和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各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爱好,对人际关系、网络兴趣、恋爱情感、人生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测试学生是否存在疑病症、忧郁症和情感危险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测试完后,应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以班为单位的体育健康心理素质简易档案,如果条件允许,这些简易档案还应设法与院校心理素质体系相挂钩。摸底后,将班里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根据体育课的整体教学安排,可将班里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层次的小班,分类施教,综合心理素质中上类为一小班,综合心理素质中下类为另一小班。对综合心理素质较好的小班,在实施正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安排难度较大、动作复杂、技术性强的体育实践教学项目,利于培养他们百折不挠、顽强向上的坚强意志,也利于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综合心理素质较差的小班,在实施正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先安排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自信的体育教学项目。也可先侧重理论课,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辅导,必要时对“体育与健康、人生观、恋爱观、人际关系、网络”等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对整个年级的重点类学生,也可进行集中重点教育,可与班主任或体育课代表联系,做好重点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对有危险倾向的心理障碍学生,应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防患于未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一般采用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段,情况好转时,也采用一个学年当作一个时间段,体育教师在学期或学年开课之初,再对选修体育课的学生进行身体、心理测试摸底,结合上学期或上学年体育教学过程中观察了解,及时修改补充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简易档案,根据新学期或新学年体育课的整体教学安排,又将班里学生分成快、慢两个层次的小班,根据不同小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再实施分类教学,如此循环下去,以提高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效益。
2、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整个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是要采取分类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素质差异,分类组织教学,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整体索质的提高,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二是要采用鼓励教学法。针对体育项目恐惧性、艰苦性、对抗性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一旦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通过不断肯定、表扬,给学生巨大的鼓励,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三是采用情感教学法。针对体育运动剧烈、情感体验强烈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情感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集体的体育运动中来,老师也尽量参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四是采用体验教学法。针对体育运动中成功与失败转变频繁、心理体验强烈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利用学生成功愉悦体验和接受挫折压力体验来逐步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体会成功愉悦的体验,教师可有意营造教学环境,如经常性地传授某项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降底难度,减小危险性,加强保护和帮助的力度,使学生体验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动作后成功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体会挫折压力的体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暂时的失败和挫折,体会压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学生由失败、挫折而引起的焦虑、恐惧心理,并及时地引导、鼓励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正确的定位和努力方向,使其健康成长。
当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已成为一种趋势,当高校各学科都在深入探索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时,作为自身教学有特殊需要的高校体育工作者,更有义务和责任去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探求策略,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