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研究

2012-11-12

建立正确的认知:由于大学生大多没有社会阅历,他们往往过分高估或低估自己,社会大环境是复杂的,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多学生缺乏迎接困难的准备,常在挫折面前表现的极其脆弱。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的可观的认识自我,遇事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有着失败的准备从而真正的化解问题。疏导不良情绪:对于面临挫折所产生的情绪,必须要及时疏导,宣泄,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失败的原因,培养乐观的处世态度,保持一种健康的良好心态。运用心理预防机制:心理机制是人面对挫折的自发承受能力,能帮助人们暂缓消极情绪。常见的心理机制有:转移,转移注意力;重建认知,即从相反的观点看问题,重新认识自我。

2.外部环境因素

完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自控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最快趋于成熟的阶段,也是思维极易出现片面、偏激的时期。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积极引导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维,改变需要,调整动机,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处事。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和社会化:随着社会机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变革,作为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也面临更大人才竞争压力,而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的家庭教育则更显得格外重要,它是连接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纽带。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融入日常的生活,运用学校的理论,结合社会的阅历,做到三位一体,给学生予以身心的辅导,从小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作为先进文明的校园要求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是和谐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团队意识,以增强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Suzanne C 0’Neill, Lawrence H Cohen,Laura H Tolpinetal. Affective reactivity to daily interpersonal stressors as a prospective predicto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 23 (2):172-194.

[2]Michael Quinn Patton. (2002).Qualitative Research Evaluation Method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Inc.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论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版权所有:宿州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2005.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