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民族、生源地学生的班级心理氛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班级心理氛围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专业方面,在班主任氛围(t=2.24,P<0.05)、凝聚力氛围(t=3.82,P<0.01)、文化与发展氛围(t=2.22,P<0.05)上理科专业的学生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大学生在年级和民族方面,班级心理氛围各项得分详见表4。
表4中的数据表明,从年级上看,协作氛围方面,大一年级最高,大四年级最低;除协作氛围外,大三年级的其他各维度水平都是最高的,班主任氛围、凝聚力氛围、班干部氛围在大二年级达到了最低水平,文化发展氛围的最低点出现在大一,学习氛围的最低点出现在大四。从民族上看,协作氛围方面,其他选项最低;除协作氛围外,蒙古族在各方面的水平最低,回族在各个维度的水平都是最高的。
3.3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心理氛围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班级心理氛围各维度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中的数据表明:班级协作氛围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班主任氛围、班干部氛围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除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恐怖外,凝聚力氛围、学习氛围与心理健康的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强迫症状和恐怖外,文化与发展氛围与心理健康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
4 分析与讨论
4.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从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标准,这就是说这些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有些甚至存在心理问题的隐患,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状。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构成的:第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作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准备阶段,势必要为未来的出路和发展做好打算。现在社会充斥着失业、次贷危机等这种足以颠覆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在校大学生由于文化水平较高,能够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相应的生存压力也就越加明显,所以在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由于本研究所用的常模标准指定的时间较早,相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这个常模的标准程度已经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等方面竞争的不断加剧出现下降的可能,所以在最近的一些应用该常模作标准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得出了被调查群体德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的结论。相信这也是本研究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看有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
4.2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状况
下一篇:浅谈测谎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