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研究心理因素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体现和如何将之加以有效的控制与运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注意、记忆、投情、想象这四个心理因素的逐一描述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积累的演奏实践经验,对已出现的、干扰完成完美音乐表演的问题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帮助演奏者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关键词:音乐表演;注意;记忆;投情;想象
一、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是有效练习和成功演奏的前提
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曾说:“作曲家不同于其他作家,在他和群众之间,经常需要一个媒介人。而这个媒介人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却毫无生气,也有的能够自始至终给一部作品增添一层光辉,有的则相反把作品处理坏了或甚至把一部作品完全毁掉。”由此可见,音乐表演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必须依靠音乐表演来实现其审美价值,它是作曲及与听众之间的媒介与桥梁。它的任务是通过演奏乐谱将一系列乐音符号变成有血有肉的音乐,体味作品内涵,挖掘创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并注入自身的理解和激情,赋予音乐作品崭新的生命。而培养学生在表演中有较好的心理因素,更好地诠释作品,是高校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音乐表演的过程是从研读乐谱开始到上台演奏最终将乐谱实现为活生生的音像的全过程,笔者把它分为三个部分:读谱、练习、演奏。读谱是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研读分析乐谱的旋律、织体、速度、力度、曲式、音乐表情等音乐要素的过程。练习的过程包括把无声的乐谱符号正确地转化为声音的过程,也包括了如何正确理解与表达音乐情感信息的探索过程。通过练习对音乐内涵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再通过自己的演奏把它传达给听众,并得到听众的反馈,音乐表演的全过程才算完成。要达到这个目的。还要求学生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音乐艺术活动是由认知、记忆、注意、情感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学生在音乐表演时或许会遇到以下问题:不能专注演奏、音乐表现力差、常出错等。追其源求其根,这与各种心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准确无误而富于感染力的演奏,不能只靠无数次的机械重复而获得,不论技能技巧的形成,还是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内涵的揭示,都要付出大量的心智劳动。以下就几个心理因素在音乐表演中的体现作一简要分析,以求对学生的音乐表演实践有所帮助。
注意就是专注,就是聚精会神,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也可以说是“意识的集中”。所谓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周围的一切对象,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只能选择少数事物作为注意的对象。所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指向某一事物后,锲而不舍地深入到该事物中,是被注意的少数对象得以清晰地被感知。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当我们注意到某一事物时。它就成为注意的中心,其余与之有关和无关对象或处于注意的边缘,或处于注意范围之外,以至未被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然而,注意中心与注意边缘也是经常变化的,当一个注意中心被解决或消化,就会退居注意的边缘,而之前处于边缘或违背注意的事物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注意中心。
有的学生在临场表演时十分慌乱,许多顾虑占据了大脑,如害怕出错、技术难关把握性大等,可以说顾虑重重。他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的运动上,对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表现无暇顾及。而一个熟练优秀的表演者,其演奏技术已达到自动化,因而能够将更多的注意投入于音乐。
把练习时间合理的划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应当是:(1)“基础时间”(用来克服乐曲中技术上的难点和全面技巧的提高);(2)“表现时间”(在练习中体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3)“表演时间”(当一首乐曲已练好后,就使用“表演时间”从头至尾、不停顿地演奏)。在“基础时间”、“表现时间”中,由于对乐曲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往往句断意亦断,音分神亦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演奏时间”中,逐渐摆脱了技术的干扰,将全部注意力投入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气息与音乐的高度结合,将音乐作品一气呵成完成下来。
二、良好音乐记忆的培养是成功演奏的保证
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记忆问题时常困扰我们,并造成心理负担直接影响临场发挥,因此,有意识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对每一位演奏者都至关重要。音乐记忆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先有记,才能忆。它包括音乐的识记、音乐保持、音乐的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们密切联系、互不可分。
音乐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音乐对象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它是整个音乐记忆的开始。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音乐识记主要体现在对一部音乐作品通过读普及练习,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及演奏技术对作品进行感知,并能较熟练流畅地演奏此作品。认真研读曲谱,对每一个演奏者都至关重要。“温故而知新”,任何记忆的内容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消退以至遗忘。因此,就需要对已识记的音乐材料进行反复巩固,这样,不但可以加深音乐记忆,而且能对原来识记的音乐对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这就是音乐记忆的第二环节——音乐保持。音乐回忆是音乐记忆的第三个阶段,是大脑对音乐及其相关信息的再现,主要体现在临场演奏中。在临场演奏中,演奏者通过“音乐的回忆”,在大脑中再现的不仅是乐谱的音符。伴随并被唤醒的是对其更加重要的“审美记忆”。当演奏者进行表演时,实际音响刺激其听觉神经,从而唤起演奏者大脑中各种生活记忆和审美记忆,并下意识地在其中寻找与作曲家相似的审美经验,充分感受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完成音乐的再现。而最后一点不仅对专业学生,即使是演奏家也是很难达到的。
三、自然流露——投情、想象,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的体现
“琴人合一之境”或许是每一位演奏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表演心理的角度说这是一种“自然流露”,即所谓“琴人合一,贵在自然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要求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这就是投情。在音乐表演中投入的情感,是要建立在对表演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要求表演者善于调动自身平素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求表演者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或是体验很不充分,然而,却为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这就应当借助于想象。
想象在音乐心理活动中称为音乐想象,使人在原有的、音乐的感性认识形象基础上,通过拼接、重塑而形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音乐想象都不是凭空形成的。不管它如何丰富、生动和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可观的现实,它不仅是对现实音乐世界感性形象的再现,而且还是大脑原有的音乐感性形象加工、改造的结果。
表演者的投情、想象往往受音乐个性心理的影响。因为演奏者的个性差异,其投入情感和想象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演奏风格才不会千篇一律。但是,音乐创作个体一旦失去自控会变成“多重人格”的音乐人,音乐表演就会变得既没音乐个性,又显得杂乱无章或神经质,从而失去特色和吸引力。因此,应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音乐个性进行自我调控。
通过上述对注意、记忆、投情、想象四个基本心理因素在音乐表演中的分析,可以认定,真正认识注意、记忆并加以有效地运用,在音乐表演读谱、练习和上台的总过程中可以帮助增强练习效果,提高演奏能力,正确运用注意与记忆是为更好地将精力投入音乐的表现。而要达到音乐表演的更高境界一“自然流露”,投情和想象是关键。音乐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演奏者只有将表演实践与“心理”完美结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