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弗洛伊德强调人具有某些天生之性,但他也承认人格的形成有赖于后天的发展。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的经历和压抑的情绪。阿德勒也坚持认为在儿童时代就形成了一生不变的行为模式,这一行为模式是决定因素,其最后形成可能会有某些微小变化,但其实质内容从儿童最早期开始则始终保持不变。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观点不仅强调早期环境和经验的重要,而且还指出了人格形成后的不可变性,这与行为学派认为改变环境即可塑造人的观点大不相同。
三、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但将人本主义心理理论运用到心理辅导,建立以人为中心疗法基本体系的却是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人才能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机能。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对人性的探究较其他心理学派更重视,也更深入。其
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归纳如下:
1.强调人具有天生之性
人本主义认为人天生就存在某心理倾向,人具有天生之性,无论是马斯洛还是罗杰斯都十分强调人有本性。人本主义同行为主义都认识到人生来就有一定的机体构造,然而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前者认为“一定的机体构造”天生带有某些生物遗传,使人类具有代代相传的一些内在的本性,后者却“一定的机体构造”使机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某些反应行为,机体的行为反应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从而完全否认人有天生之性。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都对人的本性的存在作了充分的论述。
2.人性的善恶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理论不仅强调人具有天生之性,而且对人性的天生趋向也作了大量的研究,焦点是讨论人性的善与恶。这导致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基于人性本善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种是基于人性善恶兼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罗洛梅和皮尔斯。但由于人性生而有恶的观点的依据不足,绝大多数的人本主义者更倾向于人性本善的观点。马斯洛就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罗杰斯更是提出人具有善良和良好发展的天然本性,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和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的。
3.人性具有实现的需要和趋向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趋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人天生具有实现的渴求,并实现需要或获得满足和幸福。罗杰斯则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实现趋向,而且这是一切生物都具备的基本趋向,其方向总是向上,向前,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然而是需求还是趋向常常会受到内外部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制约,人因为需要和趋向的实现受阻而产生种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人本主义心理辅导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破坏的自我实现潜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4]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下一篇:弑师行为的犯罪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