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四种心理学派人性观之浅说

2012-11-0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性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地位。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是“性善论”,认为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自我实现等积极方面,人是一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存在”。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善的。他相信,人由其物种所决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一些独特的特征,人的基本特征不是敌意、破坏、反社会或者邪恶,相反,人的基本特征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以及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的。人类的机体智慧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本身趋向和谐完美,人能够“持续不断的成长”。虽然他也承认人可以为恶,而且常常为恶,但他强烈地认为,那不是人的本性的反映,是由于现实世界中对人类的需要加以控制,才能使人表现出“恶”来。他说:“我不赞成那种认为人是非理性动物,对于他的各种动力如果不控制,就会导致他自身和他人毁灭的普遍流行的观点。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很强的、敏锐的、有条不紊而又具有复杂性的,并推动它的机体奋力获取目的的活动。”

人本主义学派学者认为人性是不断发展的,自我实现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他们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动力论和性恶论,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能够自主的,能够进行自我选择的,他们相信人类有机体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能够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在自我实现的动机驱使下,人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最终责任,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去发展和完善自我,人性就能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人本主义者还重视人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他对自己的看法而定的,而人的自我概念是透过他与环境相交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与环境中所出现的重要人物相交而逐渐形成的。

四、认知学派的人性观

作为现代心理学流派之一的认知心理学始于二十世纪的50年代,它是心理学与其邻近一些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该学派的主导思想是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认知学派强调人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人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美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人都可能犯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人的困扰和心理问题是由于人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不合理的信念,这种不合理的信念进一步制约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不是其他的外在的因素。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人可以选择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去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从而避免让自己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把生活中的困扰减少到最少。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四大心理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观点,弗洛伊德打开了认识人性深层之门,华生指出了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马斯洛让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才是人类行为真正的心理驱力,罗杰斯则提出人的基本趋向的方向总是向上、向前、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地,等等。这些大师的理论令我们惊叹人性之伟大与希望,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找答案,相信只要有人存在,答案就会续写下去。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