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功利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时,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求职时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渴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2.2求“名”心理
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既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不惜购买假货,以满足其虚荣心。在求职择业者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和自身能力,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2.3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有的大学生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而往往是以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
2.4求闲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抱者“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的心理,希望找到既轻松、清闲有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缺乏同甘共苦的创业精神,对自己能为单位付出多少考虑较少。
2.5从众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盲目随大流,哪热门就往哪挤,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招聘现场只投热门职业,结果往往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些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既有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作用。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
3大学生就业应有的心理准备和意识
大学生就业是其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适应职业需要,大学生除了应做好就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职业道德准备,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好择业心态,勇敢地迎接就业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求职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种种原因可能使同学们在毕业后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或失落。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走出无奈,毕业生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求职地位,了解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3.1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备受就业问题困扰。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心理反应呢?充分的心理准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心理准备。
3.1.1准备转换并合理定位角色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相对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等都有稳定性、规律性,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浪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但这样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面临着由一个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这种身份的转变,也就是所谓的角色转换。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为个人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打下的基础,只是一个知识积累、储备过程。大学生应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合理的角色定位,正视自己的身份,自觉投身于择业者行列,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3.1.2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求职者,只有在知己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求职决策。科学地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测量。当然,通过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也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下一篇:大专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