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设新的体育专业类型。我院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单一培养模式,以全民健身和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适当缩小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相应拓宽其他体育专业的招生空间,从而不断减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好地满足社会体育事业对各种体育人才的需求。
(二)社会(家庭)是干预转化的重要途径
社会有关体育部门应支持和配合学校全面实施体育教育改革,营造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此外,还应重视和家庭的支持作用,多渠道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去,使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直面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磨砺心智,从而远离心理亚健康。
(三)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心理亚健康的有效手段
众多研究表明群体的体育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欢快,有助于消除孤僻症,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心作用。调查结果显示,80%多的准毕业生是心理亚健康的高发人群,所以说学院领导和老师多关注体育专业准毕业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在余暇时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疏缓来自就业、考研、恋爱、家庭等方面的压力。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本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我校体院学生吸烟、喝酒、沉溺网络、不吃早餐等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体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此现状,体院有关领导和老师应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监督和督促这部分学生,大力宣传不良恶习的害处,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造成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有就业形势、感情问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压力、家庭关系或家庭负担、社会变革及不良现象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并且各种因素互相关联。
2. 本调查显示,不同年级与心理亚健康状态所有项目都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亚健康状态出现的机率就越大。
3. 本调查显示,女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由于体育专业本身的特点,女生只占总体学生的一小部分,但她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二)建议
体育专业大学生应以预防为主,充分利用本身专业的优势,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借助建立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当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调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药物治疗,一旦患上心理疾病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占平.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
[2]卢金福,许慧琴.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
[3]刘凤莲,李恒江,凌响超.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现状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贵州体育科技,2005,(3).
下一篇:论百家讲坛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