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百家讲坛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

2012-10-30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百家讲坛》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知识的平台,扩大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但也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文章探讨了《百家讲坛》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及解决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对策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大众化的冲击。

【关键词】《百家讲坛》;大学生;认知心理

自《百家讲坛》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普通民众的狂热吹捧与学术界的冷眼不屑相互对立,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文化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对立。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接受它的读者群产生复杂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最具权威的高等教育三段论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时为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时为普及阶段。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定在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提前到2002年实现,实际上2003年已达到17%。对照这一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大众化阶段,并将不断步入文化普及阶段。”[1]作为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一代,大学生对外界的文化刺激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心理。在高校,《百家讲坛》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喜爱的栏目,《百家讲坛》的相关书籍在大学生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电视传媒,《百家讲坛》对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影响是深刻而直接的。大学生是国家科学进步的关键。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大众化时期树立正确的认知心理显得至关重要。

一、《百家讲坛》对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影响

(一)对未知的渴望,学习兴趣增强

作为中央电视台最有学术水准的一档节目,《百家讲坛》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近名家学者的机会。不可否认电视媒体的播放形式也是吸引大学生倾心于《百家讲坛》的重要原因,新闻媒体的作用就是将最深奥的东西通俗地传递给它的观众,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对知识敏感度较好的时期,《百家讲坛》的出现,为其提供一个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与不同学术见解的渠道。同时,从《百家讲坛》中,大学生能够获得精神和学识上双重的愉悦,而这一愉悦的心境,有利于大学生能够增强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扩大自身视野的强烈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百家讲坛》对当代大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作用:《百家讲坛》的通俗性与学术性吸引大学生,同时改变着大学生的受众心理。

(二)不同“讲台”的双向比较,对课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百家讲坛》与大学教学课堂作为两个不同的知识和学术传播的舞台,前者追求学术的大众化,后者追求学术的精英化,但却是“一种学术,两个舞台”。对于文化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文化的大众化需求。大学生还处在接受知识的基本阶段,他们内心不仅需要一种能够利于个人获取知识的有效渠道,而这一渠道既有知识学术性又有娱乐趣味性。大学教育讲堂毕竟不能以《百家讲坛》通俗化的模式来运转,那么,大学生在枯燥的大学课堂学习中无法满足其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抵制的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学术的“商业化”,错误的认知

《百家讲坛》所提供的是商业化基础下的学术传播,不少的学者名家从中名利双收。这给大学生的认知印象是学术也可以通过商业化的途径而获取个人的成就——社会名誉和经济收入。在当今几乎一切都在商业化运行的时代,学术的天地也开始遭到商业化的侵蚀。这一文化导向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观念,这种心理认知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是学术思想的浮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利益。不顾学术的规范与严谨,更有甚者可能会由此而不甘于学术研究的冷板凳,而追求如何将自己在商业化中取得名利;一是价值观与人格心理的异化,众所周知,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这种商业化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心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异化。无论是何种结果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与学术科研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二、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结合我平时的观察和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我觉得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问题等等。这里我主要分析导致大学生认知心理偏差的社会和教育原因。

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电视媒体作为主要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工具,对公众的心理认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家讲坛》是以学术性和文化性的角色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其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理解以及学术道路的影响不可忽视。而当前出现的现象却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收视率,电视台过分追求趣味性与娱乐性,而相对忽略了学术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如前不久出现的“十名名校博士联名批评于丹”的现象,这其实还是一个学术规范性的问题。文化大众化的同时不可以盲目地追求大众的审美要求,而应该在大众化与学理严谨性之间寻求平衡。另一方面,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其商业化的运作机制,虽然我们说商业化运作不一定就会损坏学术传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但是当前事实表明,《百家讲坛》学术传播确实受到了商业化的侵袭,这是不可忽视的。收视率固然是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并不能成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当前出现人民(下转第121页)(上接第114页)大众对《百家讲坛》的狂热追求与学术界冷眼不屑的对立,其实还是由于这一方面的原因。而这种现象对大学生的认知是不利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国家和电视媒体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百家讲坛》等大众传媒的规范力度,提高其学术的规范性和知识的权威性。使文化的大众化与精英化相结合,既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需要,又不失学术价值,从而正确引导公众。另外,作为电视媒体必须在保证学术规范和学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制作,不可单纯地追求如何符合公众的需求。其次,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因文化大众化而产生的认知心理方面应该担任重要的角色。高校除了积极的引导外,同时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制度进行一定的反思。从国家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大众化,但是,学校的教学却并没有相应得做出调整。我认为,教育对象和数量的扩大必然带来教育层次和水平的变化,先前单纯学理化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合当前教育现实的需要,同时受时代的影响,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不只需要一个单纯的知识授予者,同时需要一个充满知识趣味性的学者。不可否认,在这些方面高校已经做出很大的贡献。但社会是飞速发展,各种新观念和新现象层出不穷,需要高校不断的更新教育的理念以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正确对待和处理《百家讲坛》对当代大学生中间所产生的认知偏差,既需要社会全体力量的共同配合,同时又要大学生自己加强文化科学修养。而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现象,既有实践意义,更有重要的长远意义,也关系着我国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能否协调发展的大局。我们相信在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百家讲坛》式的学术大众化之路会越走越宽,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参考文献

[1]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刍议.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